民国新粉彩瓷器概述
2019/5/23 17:05:33
一、民国新粉彩瓷器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民国新粉彩瓷器的概念
“新粉彩”一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的《瓷艺与画艺——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瓷器》一书,书中在介绍民国粉彩时,使用了“新粉彩”一词以区别于传统粉彩。早期一些出版物在介绍民国粉彩名家时亦只指出民国时期绘制粉彩瓷的部分名家形成了一个“新流派”,并未有明确资料提及“新粉彩”。 “新粉彩”一说实乃近些年文玩界内久而久之形成的说法,人们把流行于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画名家所绘制的题材丰富、个性突出、色彩鲜艳的粉彩瓷画称为“新粉彩瓷”,逐渐在业界形成一个习惯称谓。
因此,本文所指民国“新粉彩”瓷器,是泛指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艺人在继承传统粉彩和晚清浅绛彩的技法基础上,吸收国画甚至一些西洋画的艺术元素,对绘画的题材、风格和技法进行创新,以表现文人审美意趣,运用粉彩彩料在已烧制好的瓷器上绘制图案,再低温烧成的釉上粉彩瓷器。
潘匋宇 粉彩松下人物图瓶
出版于《薪火英华——二十世纪景德镇瓷艺回顾》
民国新粉彩的产生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经济萎靡,政府财政疲弱,景德镇御窑烧瓷经费逐渐减少,瓷器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局势的变化,原本服务于国家文化艺术层面的从业者之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商业受重创也自然使得瓷器销路不畅,文化艺术和创作热情受制,也影响了瓷艺界的进步与发展。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景德镇直接成为战场,御窑厂变成了废墟,官窑瓷业完全停烧。“今春以来瓷器销路尤不振。但仍希望夏季起旺:追至五月瓷窑正式开工,各省采办瓷商到者寥寥……现窑之开工者寥寥十几家,以故客户有产无销;其他美草、制坯、画彩各行亦难维持现状无以生活。”当时中国无法为瓷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瓷业的下滑不可避免。
国内制瓷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其变革。民国时期,国内瓷业多是家庭手工业,分工细,却组织松散,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传统封闭的手工作坊与共生的行会、行帮制度,严格限制技术的外传和对外交流,很大程度阻碍了制瓷技术的发展。还有经营组织形式的落后、市场信息不灵通、工人文化素质总体低下等,都制约着瓷业的发展。
同治至光绪年间,极力表现文人画气质的浅绛彩瓷的出现与盛行让人们耳目一新,其演变过程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彩瓷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粉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表面上,由于浅绛彩瓷工艺上的缺陷,使得浅绛彩瓷彩料易于磨损、脱落,清末民初,风靡一时的浅绛彩瓷日渐式微。从根本上看,民国初年,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使传统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快速推进,传统文人画受到当时一心走变革之路人士的猛烈抨击,留学西方的画家也多主张以西方写实的方式来改造文人画。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渗入,人们的审美亦渐渐发生变化,部分瓷画家们开始接触并接受西方绘画文化,萌生了改革念想,故而导致新粉彩这一新事物的萌芽。
“浅绛彩瓷画家程门的弟子汪友堂将传统粉彩的工艺与浅绛彩瓷画的笔法笔意结合起来,创造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新粉彩瓷画。汪友棠既是浅绛彩瓷画的集大成者,又是新粉彩的奠基人。”(摘自《民国景德镇新粉彩瓷画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鲁瑜 胡珺)业内另外一个说法是民国初年彩瓷画家汪晓棠、潘匋宇首先创作出新粉彩瓷。从现有资料看,新粉彩的首创者尚未确定,新粉彩瓷出现的确切年份,如今仍不得而知,有待以后有更详实准确的资料出现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