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出土元代白瓷成分分析及工艺研究
2020/12/27 17:41:43
徐文鹏1 崔剑锋2 秦大树2 江建新3 邹福安3
(1.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3.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在使用 ED-XRF(能量色散 X 荧光光谱仪)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 121 件元代白瓷(青白瓷、卵白瓷和灰青瓷)标本进行胎、釉成分分析后可知,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差别主要是因釉中主要助熔剂(Ka、Ca、Na)配比量不同所致,卵白瓷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中出现了 Na2O 含量较高的配料,而灰青瓷的外观则主要是由于胎中 Fe 和 Ti 等杂质含量非常高。分析结果还表明,景德镇元代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时代变化规律:南宋末元初,窑场仍部分沿用南宋时期的钙釉配方,生产较为精细的青白瓷,同时也用新的碱钙釉配方生产质量稍差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早期,南宋时期的配釉技术已完全被新出现的碱钙釉所取代,生产釉面较乳浊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一种高 Na2O 含量的原料,创烧了卵白瓷,这可能与贡御和接受官府订烧有关;元代晚期,卵白瓷的烧制技术在不断摸索中日渐成熟,釉料配比已十分稳定;元末,落马桥窑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釉料配方波动很大,制瓷技术非常不稳定。综观有元一代,无论是卵白瓷、青白瓷还是灰青瓷,可能都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使用了伴生有瓷石矿物的高岭土矿(或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落马桥窑场在元代中晚期生产的卵白瓷,可能是采用了伴生有少量高岭土的高Na2O 含量的瓷石矿(高岭土矿),即文献所提的“御土”。
关键词:景德镇 元代白瓷 成分分析 二元配方 御土
一、前言
元代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十分繁荣,产品种类丰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宋代青白瓷,还创烧了卵白瓷、釉里红、青花瓷和蓝釉瓷等新产品,并逐渐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本文研究的元代“白瓷”主要是指青白瓷和卵白瓷两种[1]。青白瓷是景德镇窑早期的代表性产品,至迟从五代时期开始创烧[2],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被称之为青白瓷;到了元代,景德镇地区青白瓷生产逐渐走向衰落,产品质量较宋代稍逊,釉略乳浊[3]。卵白瓷则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新产品,其釉面失透,釉色呈近似鹅蛋的卵白色,故称卵白瓷;又因《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提到“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4],且传世和考古出土的卵白瓷中内多印有“枢”、“府”二字,因此这类瓷器亦常被称为“枢府瓷”[5]。这类印有铭款或龙纹的卵白瓷,学者们多认为是被用来贡御和供官府使用[6]。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较为相近,易被混淆,二者观感最大之差别在于青白瓷釉透明度较高而卵白瓷釉呈失透状[7]。
从胎釉成分来看,景德镇白瓷在元代也经历了重要变革。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景德镇窑场在元代开始采用瓷石加高岭土(即麻仓土)的二元配方,改善了瓷器性能,提高了成品率,进而促进了元代景德镇制瓷业的繁荣[8]。元代白瓷另一主要变革是在配釉中大大减少釉灰的用量,从而使得釉中CaO含量显著降低,而K2O和Na2O的含量则相应增加,从而使得釉在高温时粘度增大,釉层变厚[9]。尽管如此,我们对元代景德镇白瓷胎釉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了解仍不深入,多将元代视为一个整体,很少注意到青白瓷和卵白瓷的胎釉配方在元代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虽然有关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卵白瓷年代研究的著作颇丰[10],但仍缺乏一个更加细致可靠的年代框架。
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南宋、元代和明清时期的窑业堆积,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