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家孙瀛洲
2014/11/6 13:06:17

        当代中国文博界,被人称之为专家甚至“著名”专家好像不太难,但称得上“大家”的不多,孙瀛洲先生即是一个。
 
收藏大家孙瀛洲

      孙瀛洲(1893年——1966年),出生于河北冀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00年到北京“同春永”古玩铺作学徒,后又到“聚宝斋”、“铭记古玩铺”任职。学徒期满后任采购、司账。他聪明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1923年,孙瀛洲在北京东四南大街开设了敦华斋古玩铺,以经营、鉴定、收藏、研究明清瓷器闻名于世,成为一名出色的古陶瓷经营、收藏、研究者。
        鉴定器物之真伪关系到古玩行中人的荣誉,甚至是身家性命。1930年,北京老古玩商刘东轩因将一块真田黄石看成假的,既丢了面子又少赚钱,竟活活气死。所以古玩行人都极其认真钻研鉴定方法,苦练鉴定基本功。他们长期实践,师徒相传,日积月累,形成了一整套鉴定经验,有些人成了此行专家,孙嬴洲即是代表。
 
                      20世纪30年代时的孙瀛洲先生
      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瀛洲先生就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至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陶瓷专家、孙先生的弟子叶佩兰女士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有一次孙先生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各自的名称。
        孙瀛洲先生是我国明清瓷器科学鉴定的奠基人。
        作为北京著名的古陶瓷经营者,孙瀛洲经常亲自到各地寻访收购,由于为人诚实,随和,给价公道,行里人都愿意与之打交道,因此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明清瓷器,他对经手的文物仔细观察、记录,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对明清瓷器更是深入钻研,认真分析其工艺特征及真伪规律,甚至为深入研究明清瓷器制作工艺,弄清鉴定真、赝的规律,曾多次到景德镇仿烧明清瓷器。
        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瓷器很少,带纪年的更少;造型不像唐宋及更早期的瓷器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标准;明清各个朝代的年限不长,瓷器的品种又繁杂,连续性又较强,因此明清瓷器的鉴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孙瀛洲先生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经过研究归纳,将这些“鉴证”提到理论化的高工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为明清瓷器的科学鉴定奠定了基础。孙瀛洲先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
        孙瀛洲先生还是一位真诚待人、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孙瀛洲先生和他的女弟子王莉英(左)、叶佩兰(右),受孙先生的鞭策和鼓励,她们现在著名的陶瓷专家。
        身为古陶瓷界德高望重的大专家却从不摆架子,热心培养青年一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同行。有时生病在家休息,还让学生到家中听讲。孙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文物鉴定人才,其中既有耿宝昌先生这样堪称古陶瓷鉴定“泰斗”级的专家,也不乏为数众多、各领风骚的中青年栋梁之材。孙先生和他门下几代弟子的为人、学风和成就,已成为中外文物研究界令人瞩目、使人敬仰的卓越学术群体。
 
孙瀛洲先生受聘于故宫博物院工作时,所持的库房出入证。
        1956年,孙瀛洲受聘到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工作。面对故宫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孙先生如鱼得水,他曾说:“活到60多岁,没想到还能为人民做一点事,内心是很乐意接受这一工作,并愿意把我几十年在文物认识上的一点经验贡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rdquo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