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就是幸福的生活——记陶瓷伉俪徐凌与竺娜亚
2015/4/17 17:20:40
瓷网总经理朱东明夫妇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凌、竺娜亚在朝兴苑。
出生于青瓷世家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凌,是“浙江中青年陶瓷代表人”,夫人竺娜亚被誉为“最好的制壶师”。两人即是夫妻,又是同行。一个灵动,一个姣静;一个雄浑,一个玲珑;一个粗犷,一个精致。两位年轻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珠联璧合,被许多人称之为“青瓷界的郭靖黄蓉”。
徐凌说:“青瓷就是生活”,而竺娜亚则干脆表示“青瓷就是幸福”。徐凌永远是一件普通T恤,一副正在揉捏泥巴的工作模样;竺娜亚一直是简简单单的穿着,一条马尾,素面朝天。他们对青瓷都十分的热爱,希望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作品,把龙泉青瓷传承,用自己的努力让龙泉青瓷重现辉煌。
朱东明总经理在徐朝兴大师和徐凌的陪同下参观他们在大师园的工作室。
徐凌的父亲徐朝兴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浙江省陶艺家学会副会长,是目前活跃在中国青瓷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耳濡目染,小时候的徐凌就在父亲身边玩泥巴,捏泥人,对制作瓶瓶罐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跟着父亲从手工练泥、拉坯、修坯、施釉、烧窑等凡是与青瓷艺术有关的工作他都抢着干,与青瓷艺术有关的书,他也抢着看。慢慢的,他对青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0年,对龙泉青瓷有浓厚兴趣的徐凌选择报考了中国美院,并被设计专业录取。在大学里,徐凌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设计方面的知识。1993年,徐凌从中国美院毕业后,又到外资企业做设计工作,取长补短,积累实践经验。后他又东赴日本考察学习日本的陶瓷业。在日本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刻苦钻研,借鉴艺术之长,在陶瓷艺术领域里尽情地遨游。
回国后,徐凌和父亲一起共同研究制作龙泉青瓷。1998年5月,徐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思考了一个星期,当时其父也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一个星期后,一个打破传统、很有创新的龙泉哥弟窑设计图样出来了。其父一看,眼睛一亮,大为震惊———这设计实在太美了。又过一个星期后,设计图变成了实物,一件精美的青瓷诞生了。这件取名为《手足情》的作品,当年获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优秀奖。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凌作品
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面对成绩,徐凌又开始了设计创新,可以说是一发不可收拾了:2000年创造的作品《江南春》和《哥窑刻牡丹瓶》获杭州西湖博览会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和铜奖;2001年应邀赴韩国参加第六届韩国康津中韩青瓷文化交流,其作品深受好评;2001年其作品《秋韵》获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同年作品《灰釉器皿》参加第一届全国陶瓷工艺设计展览和评比,深受专家好评;也是在这一年,作品《秋韵系列》获杭州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他的作品《秋之恋》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他举不胜举的作品创新和来之不易的荣誉让国内陶瓷界的专家叹为观止。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凌
十多年来,徐凌说:“青瓷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每天要干体力活,所以,手臂粗壮,身体强健。”事实上,这对小夫妻的人生,就是一段典型的青瓷人生。对于青瓷,他们有着融进骨髓的爱恋,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怀着这份最浓烈的爱,他们表现出的却只有随和、淡然。
无论是对生活,对名利或是对青瓷,无不如此。对于青瓷,徐凌说:“这几年来,喜欢青瓷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大家把青瓷捧到了某种高度。我们选择青瓷,只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