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泉:作为纯艺术的陶艺
2015/4/23 12:58:52

 
吕金泉作品《午后的阳光》
    说到陶瓷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吃饭用的碗、喝茶用的杯。陶瓷以一种用的方式介入生活,服务于人类已被大众所熟知。但是也正在因为陶瓷所具有的使用属性,长期以来以陶瓷为载体的艺术并没有得到美术届的专业认可。因为认识的局限性陶艺一直归属工艺美术的范畴而未能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殊不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直到2009年才开始设有陶艺展览,那已是全国美术展览的第十一届了。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一种以陶瓷为载体结合相应的技艺而进行艺术表达的艺术种类。她跟国画、油画、版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吕金泉作品《阳光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陶艺创作在观念的转换和新形式的探寻上, 尚处于一种萌芽状态。陶艺这一概念在公众心目中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由于对陶艺概念的含混与认识的粗浅, 陶艺创作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无法摆脱实用工艺性的束缚而处于一种迷惘的无序状态。
    陶艺因为地域的不同,工艺的表达形式不同从而使作品的形式丰富多彩。陶艺的工艺多样性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这也是长期以来陶艺被纳入工艺美术范畴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工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一般的艺术家在短时期内难以掌握和熟练运用。陶瓷的工艺就艺术层面来说有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单说装饰工艺就多种多样,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以及颜色釉装饰等等。
 
吕金泉作品《初春》
    工艺的积淀需要时间,技艺的掌握同样需要时间,因此,陶艺创作就需要陶艺家认真学习、深入发掘与利用传统陶瓷艺术的辉煌成果。需要陶艺家具备熟练地运用陶瓷工艺技术的能力,敏锐地捕捉一切可能成为陶艺形式语言的各种因素, 并加以发挥、创造。陶艺创作倾注的是陶艺家从心底流出的真实而纯净的情感, 表述的是陶艺家的特异感受和思考。陶艺表达的无限可能性, 及泥土与艺术家的天然亲近感, 更是让陶艺这种艺术活动和形式获得人们最大关怀的重要原因。
    从这一层面上来认识, 陶艺就具备了有别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陶艺创作的魅力在于探寻、捕捉、展现各种不同的陶瓷泥料、釉料在成型、烧制过程中那种无穷的形式变化,并将这些形式赋予某种意味。当然,今天的陶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瓶瓶罐罐,在艺术家的广泛参与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由工艺美术向纯艺术转型。
 
吕金泉作品《春日》
    陶艺的这种转型跟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兴起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陶艺的审美取向,即陶艺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以艺术的方式介入当代艺术。陶瓷材料所具有的质朴、粗犷和多变与当代艺术的基本属性是非常切合的。所以当时最流行的话语就是原始的就是现代的,很多艺术家纷纷在原始陶器语境中寻找现代元素。中国的现代陶艺跟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开始之初只是一味地模仿西方和美国,从内容和形式都有明显的他国影子,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现代陶艺的发展使传统陶艺开始了由工艺美术向纯艺术转型。艺术家并不拘泥于工艺的局限而进行艺术的自由表达,这一点可以说是转型的重要标志。在常人眼里陶艺的制作是熟练的工匠所为,一般人很难掌握。艺术家的参与一方面揭开了工艺的神秘面纱,另一方面也使陶艺进入了学术视野。
    近年来,在陶艺探索者们不懈的努力下, 陆续出现了不少较为纯粹的陶艺作品和学术性较强的陶艺研讨活动, 使陶艺作为一种独立的纯艺术形式逐渐被公众认识、理解和接受,并涌现出一批日臻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陶艺家。陶艺也开始被收藏界和学术届所关注。但是面对陶艺的当代转型不是嘴上说说,而应该有本质上的改变。转型不是换汤不换药,也不是旧瓶装新酒,而应该从作品的内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