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他即是嫁瓷“ 德化苏杜村夫妇的陶瓷创业道路
2015/5/4 14:26:18

 
苏杜村、陈戴茹夫妇在研讨作品创作。
    改革开放后,我县陶瓷产业迅速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不乏家乡人民以及陶瓷爱好者的努力与坚持。苏杜村和陈戴茹,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德化人,在其陶瓷创业道路之上,也显示出独具特色的魅力与坚持。
    创业艰难 永不言弃
    “别看我现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其实我小时候也放过牛,种过田,上山砍过柴。”苏杜村微笑着讲述他的故事。因为出生贫困,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初中毕业后,17岁的苏杜村在父亲苏德兴的建议下,师从三叔苏清河开始学习陶瓷工艺制作,这一学就是六年。
 
省工艺美术大师苏杜村作品《荷趣》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六年的时光苏杜村并没有白白浪费,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而又漫长,有时搓一串珠子想要尽善尽美都得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去完成,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极其珍惜三叔苏清河的教导,认真细心地体会。说到苏清河,他感叹道:“如果没有三叔,就没有现在的我。他对于我的影响包括为人处事和艺术追求等方面都是一辈子。”“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努力才能得到三叔的赞赏,当时三叔会根据我的进步程度给我适当的奖励,有时奖励我10块钱,有时20块钱。也是因为这样的奖励制度,才促使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于是,带着一颗感恩之心的苏杜村,带着从小耳濡目染的艺术天赋,在学习期间就已经开始产生了对于陶瓷的创作灵感和创业意识。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真正敢独自出来创业的人尚是少数,那时候我跟从三叔学习6年的工艺之后,就去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继续深造,一年后我回到家乡毅然决定踏上创业道路。”苏杜村回忆道。
    与许多年轻人一样,23岁的苏杜村对其事业充满热情。但万事开头难,对他来说,创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笔者问他,在创业期间有没有遇到最困难的时候,他笑说,创业初期他什么都没有,没有窑也没有多少资金,从产品的打模、雕塑、上釉、装窑、烧炉、出窑以及最后的销售,所有程序都得经过他一人之手。尤其在找不到销路时,他开始出去跑市场,借别人的店面推销自己的产品。还有一次经济上周转不开,年底没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是母亲去帮别人打工挣来的2000多元钱,拿去充当员工的工资。苏杜村说到这里,眼光里满是感恩。   
 
省工艺美术大师苏杜村作品《荷乐》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然而,即使创业路途并不平坦,苏杜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的陶瓷事业。他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爱到底,坚持到底,从一而终。”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以及家人亲戚的支持,他从最开始的小作坊劳作发展到如今的诚毅陶瓷艺术研究所,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夫妇 其利断金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些年,苏杜村的所有成就与妻子陈戴茹的付出和信任是密不可分的。
    妻子陈戴茹原本对陶瓷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有缘在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相识,后来学业结束回到家乡,苏杜村一心想要创业,陈戴茹被他的这股冲劲和精神所吸引,所以跟从他学习雕塑,也因此奠定了两人深厚的感情。
    “嫁他即是嫁瓷。”陈戴茹微笑道。这20年来,从相遇、相识到相知,和他所有一切都与陶瓷有关,两人的情感也早与陶瓷融为一体。她对于如何与丈夫相处,如何维持一段美满的婚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是与人相处都会有摩擦,这谁也避免不了,关键是如何去欣赏对方,将对方的优点盖过缺点并且互相包容,做到这些,相处会更加和谐。结婚这么久,我们的分工都是很明确的,他主外,我主内,我们相辅相成,共同扶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