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尽力只为青瓷耀古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
2015/8/7 17:58:59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
        徐朝兴,1943年生于浙江省龙泉市,1956年进厂学艺,1958年拜著名青瓷艺人李怀德为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会长等。曾前后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徐朝兴大师长期从事龙泉青瓷艺术创作与工艺研究,有丰富的青瓷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继承了龙泉青瓷传统工艺,融龙泉哥窑与弟窑于一炉。作品曾被选为国家礼品,《中美友好玲珑灯》现收藏在美国白宫。作品曾在第二、三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中获得两个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二等奖,并被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国家珍宝馆、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从一位青瓷学徒,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一位普通工人到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徐朝兴这一辈子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如今,他仍然在自己亲手创建的朝兴青瓷苑里辛勤地耕耘着,执着地追求着。
        徐朝兴1943年出生于浙江龙泉。1956年,他读完小学,由于其家庭出身,他无缘上中学,那年他只有十三岁,过早的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门,走了80里路去拜师学艺。在学徒生涯中,他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常受到师傅们的夸奖。由于他虚心好学和勇于实践,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技艺的基本技能。
        龙泉青瓷的恢复和生产源于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一定要恢复我国历史名瓷!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在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翟翕武的直接关注下,龙泉瓷厂在民间艺人和本厂职工中选拔了8人,组成仿古小组,开始了龙泉青瓷的恢复和仿制工作。徐朝兴与师傅李怀德同被选入仿古小组。试制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夕研制成功。青瓷弟窑产品的研究成功,不仅使徐朝兴尝到了搞青瓷研制的甜头,而且也看到了和泥巴打交道的前途。从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上锁定了对青瓷艺术的执着追求。
        1963年初,瓷厂开始了名列五大名窑第二的哥窑产品的恢复研制工作,徐朝兴跟随师傅李怀德又参加了此项研究。在专家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哥窑的产品也于当年试制成功。自此,龙泉青瓷迈上再度辉煌的台阶。1976年,徐朝兴从试制组调至青瓷研究所,开始了新产品设计与科研的生涯。在青研所,他博采众长,苦心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在1979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件能摆进艺术殿堂的作品——中美友好玲珑灯。此作品高雅新颖,集实用与观赏价值于一体,被邓小平选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卡特,现收藏在美国白宫。
        20世纪80年代是龙泉青瓷的辉煌时代,也是徐朝兴的工艺美术生涯走入青瓷最高殿堂的阶段。1980年,当时一直在龙泉青瓷研究所里做工人的徐朝兴被领导请上了车,说是要去龙泉开个会。家庭出身不好的徐朝兴一路忐忑,便偷偷问领导去龙泉干什么,领导微笑的告诉他,“想请你来担些担子,具体情况到了龙泉你就知道了。”谁知一到龙泉,一份任命徐朝兴为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的红头文件就交到了他的手里。 徐朝兴一看就楞了,从工人到所长,整整升了六级,龙泉青瓷界人才辈出,行家众多,担当此任非等闲之事,他肩负着如何带领一班人开发新产品的重任。然而徐朝兴是个有心人,是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实干家。他苦心研究,与同行积极配合,在中美友好玲珑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成功地制作成了“孔雀玲珑灯”。此作品运用釉、刻、镂、雕等装饰手法,同时配上光、声、电,通过釉色层厚薄不同的调配,在孔雀灯上形成了透明与半透明的神奇效果。镂空的灯内安上彩灯,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