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古运新成机杼 百年青花独一人——王步青花灵禽写真图条屏赏析
2016/3/16 17:45:24

 
王步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笔意简练、博大精深和水色莹澈、淋漓尽致的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研求与实践,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展示出青花绘画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青花艺术特色——淳雅、简洁、清雄,从而独步近代百年,无人可步其后尘。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长湖、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斋名愿闻吾过之斋。祖籍江西丰城,生于景德镇,自幼学绘青花,喜画极为工细的鸟食罐、小文房等。1919年应聘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深得古瓷画意构图之精髓。继之同景德镇陶瓷实业名家吴霭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1926年吴氏病逝,王步始启自身创作之端,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雅致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为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建国前夕,瓷业萧条,青花瓷器产量尤少,王步只得终止探索,改弦易辙,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故对于王步本人艺术创作历程而言,1926年至1937年前后的十余年里是王步的个人青花风格形成并臻于成熟的巅峰时期,由此诞生出许多工笔绘画、极见精致的艺术作品,例如香港敏求精舍会员、著名收藏家关善明收藏“青花东坡赏研图”瓷板(图一,见《瓷艺与画艺——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瓷器》页310,图版86)正是这一时期的精绝之作,是王步青花技艺发挥臻至炉火纯青之化境的见证。
而与之水平相当的是次拍卖的【青花灵禽写生图四屏】亦是当中绝无仅有的隽品,其笔法生动,料色丰富,色泽妍丽莹澈,所绘灵禽四态逼真而富见自然气息,尽融王步青花诸类技巧、特色于在其中,堪称独步一时,予人赏鉴之际不禁叫绝。分述如下:
第一屏为“芦雁觅食图”
画面展示出芦雁觅食浮萍前的瞬间动态,但见芦雁振翅俯首而下,双翅雄劲而轻盈,目光犀利有神,专注水面之浮萍,动态优雅,清逸之气悠然而生。其羽毛以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以青花浓淡的变化突出羽毛色泽与质感的不同,依旧闪现出西洋绘画当中的光影特性。水面浮萍点点,致密而富有莹澈之质感,与芦草淡淡的倒影相叠,生出亦幻亦真的视觉之美。王步对布局设计予以巧思构造,以大面积的留白映衬水面的安谧,巧妙将芦草以倒影的方式融入水面从而为主角的出现铺垫了所有的场景要素,更以芦草的密集零乱之姿映衬画面的轻逸飘渺,将芦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特性置于眼前。
第二屏为:“古溪鹭鸶图”
古树之下,溪流安谧,水草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悠然漫步其中,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王步笔下的鹭鸶姿容端庄荡漾出一股仙骨神韵,双双倩影令人神往,展现出“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之诗意。构图虽较第一屏饱满但不凌乱,主次分明,虚实相生,以苍雅的古树、细密的芦草和湛蓝深邃的天际来衬托鹭鸶双双的悠闲与惬意。
所绘鹭鸶形象虽小,有别于其余三屏,然细究之,绝非王步失误,显然王步于此屏之中所表达的是一份意境,由鹭鸶的日常生活所启迪出来的平凡而又宁静的意境,而鹭鸶形象正是此番意境的核心要素,引人遐想而得以体会。
第三屏为:“鹭鸶夜宿图”
所展示的是鹭鸶“夜宿”一幕:“相聚水为家,机藏浅草,共倚蒹葭。”图中芦草丛密,两只鹭鸶相偎依,闭目安栖,另有一只仰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