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挑战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金水
2011/4/29 22:26:54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涂金水出身於陶瓷世家,父親涂宜鑫以善作低溫色釉“澆黃三彩”而享譽景德鎮瓷壇。涂金水受家庭影響,對陶瓷藝術興趣濃厚。1958年,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後,分配到輕工業陶瓷研究所藝術室工作,師從景德鎮陶瓷美術家楊秦川,主攻陶瓷鏤雕、捏雕,並得到陶瓷美術家曾龍升、楊海生的指教。他在名師的傳授下,勤奮好學,刻苦學習理論,鑽研技法,深入研究各種相關工藝,提高藝術修養,掌握了駕馭陶瓷材質的本領。
涂金水擅長陶瓷鏤雕,兼長陶瓷捏雕、圓雕、浮雕。他的鏤雕、捏雕作品,構思巧妙,形式別致,精緻而不繁冗,細密而又諧和,色彩淡雅清純,格調輕鬆明快,造型和裝飾均有特色。他設計和創作的色釉裝飾作品頗有新意。
鏤雕是按設計好的花紋圖案,將坯胎鏤成浮雕狀或將花紋外面的部分鏤通、雕透,以產生一種玲瓏剔透的藝術效果的雕塑技法。涂金水樂於挑戰,很早就有一個心願,要創作一件真正屬於自己的鏤雕藝術作品。他一邊學藝,一邊思考。1976年,他讀到曹植的名詩《洛神賦》和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圖》 ,感到詩晝中所描寫的人物、流雲、雲車、亭閣等非常適合用陶瓷鏤雕技法來表現。於是,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終於成功創作了鏤雕名作《洛神賦》。洛神即洛河女神宓妃,因渡水淹死而成為水神。這件作品問世後,好評如雲。中國美術學院著名教授鄧白評論說: “在瓷雕方面,涂金水的鏤雕《洛神賦》風格相當突出。他以浪漫手法,巧妙構思,把曹子建這篇傑作後半部高潮表現得出神入化。塑造了宓妃乘飛行的雲車,前駕巨龍,穿插著亭台、雲氣、神人、仙女,若往若還,精奇生動。曹植徘徊其間,遺情想像,顧望懷愁,構成了一個深化的境界。用他那高度的鏤雕技巧,處理得情景交融,充滿了藝術魅力。”江西省教育學院教授黃儉農評論說: “這件高50cm、長120cm的大型作品以高超的手法為鏤雕藝術豎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絲瓜花插》是涂金水於1 979年的一件捏雕代表作。這件作品以絲瓜為主體,放上一隻紡織娘,再加上菊花。作者從農家常見的自然物象之中發現美、表現美。通過兩次燒成的方法,用陶瓷做出了絲瓜的藤和昆蟲的觸鬚,堪稱一絕,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松、竹、梅”人稱“歲寒三友” 。涂金水於2001 年創作的捏雕《三友圖》以特有的捏雕藝術語言,以松樹為主體,梅、竹為兩翼,枝葉交錯,相互交臂,將自然界的松、竹、梅植物形象有機結合,構築成一件三個手挽手、肩並肩、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的藝術形象,讀來趣味無窮。在表現技法上, 《三友圖》借鑒牙雕、玉雕等姐妹藝術的表現手法,結合陶瓷特點,充分調動和利用陶瓷材質的優勢,將松的高潔、竹的虛懷、梅的芳姿,捏雕得惟妙惟肖,空靈剔透。在色彩處理上,以接近本色的淡綠色為主調,在松的頂部和松、竹、梅交錯的空白處,點綴白瓷粉,增強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之意境。在詠頌“歲寒三友”傲霜鬥雪、鐵骨冰心、高風亮節品德的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祝福天下善良人們,像它們一樣,常青不老,經冬不凋,健康長壽。
《碩果》是涂金水於2005年創作的又一件十分精美的捏雕作品。作者從日常生活中捕捉尋找有趣的題材,以精湛的捏雕技法,雕塑了一串熟透了的葡萄,在懸空的一根葡萄藤上有一隻螳螂揮動兩把大刀,似乎正在捕捉害蟲。作者以高度寫實的手法把精緻小巧的螳螂表現得栩栩如生,葡萄也表現得飽滿而滋潤,十分誘人。
浮雕是雕塑藝術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它是指在平面上雕塑出形象浮凸的一種雕塑藝術。涂金水於2004年創作的浮雕筆筒《松鶴延年》是一件極其精美的上乘之作。這件作品的下方浮雕松樹,上方浮雕瑞雲等圖案,浮雕白鶴穿插在松樹與瑞雲中間,白鶴姿態優美,生趣盎然。這件作品層次清晰,立體戚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