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坛凸现又一“军”——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熊军
2011/6/18 22:16:12
景德镇陶瓷艺术园地,可谓人才济济,百花争艳。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年仅32岁的熊军,却在这强手如林的艺苑中脱颖而出。他的陶瓷艺术作品以新颖的个性独树一帜,并接二连三地获奖,或被选送参加国家级的展览。仅2000年,他便获得国家级奖项四个他的《荷塘情趣》、《十二生肖》作品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比中,分别获得铜奖和优秀奖;他的现代陶艺作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梦幻系列》作品又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创作大展世纪杯"优秀作品奖。一年中这般殊荣加身,的确让人惊叹。景德镇电视台、景德镇日报、江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都纷纷对他及其作品作专题报道。陶瓷界也一片哗然,有人甚至问:“此人属是何宗何派,如此能耐?”
其实,熊军既非出身陶瓷世家,也非名门弟子。他1970年出生在江西省鹰潭市一个普通家庭。鹰潭有个龙虎山,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小时他和伙伴们常去那里玩耍,慢慢地喜欢上了龙虎山,喜欢上了画风景画。从初中到高中,他每周都要去龙虎山写生一次,从不间断,日积月累,画稿积了三大筐。1970年,他选择了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接受着严格的素描、色彩、造型基础训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工作。这里有龙虎山一样茂密的森林,有元明清官窑瓷及瓷业习俗文化。他在此细心观察各朝各代的古瓷,从中领略各个历史时期的瓷器在造型、装饰上的特色及不同的风格。元青花的气势磅礴,明五彩的笔墨奔放,清粉彩的工整细腻……使他的心灵得到震撼,使让他的文化视野进一步开拓,眼界与思路得到扩展。同时他生活在现代社会,又受过现代艺术的高等教育,所以他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既具有传统的底蕴,更具现代意识。他的陶瓷山水画,不一昧追求自然外观的形象真实,往往摒弃具体时间、季节、地域、空间,以山川的精神情态来表现自我。如他的作品《傲雪》敞口瓶,画几株梅,梅干虽然被纷飞的大雪压弯,但梅花吐艳,万紫千红,表达了一种不畏艰苦、健康向上的精神。作为描绘的自然景物、景象都与传统的自然景物、景象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它不拘泥于解释性而富启迪性,因而获得了更为宏阔深邃的意蕴,这正是现代艺术的共同特征。
熊军的作品,无论是釉下青花,或是釉上粉彩、新彩,都注重把点线组合扩展到整个画面结构以及总体形式的艺术处理中去。他的尺8青花《龙》盘,中央画一龙,以严谨而奔放的构图、清新素雅的色调、极富装饰性的效果表现了龙的叱咤风云气势。尤其是龙须龙爪,线条遒劲有力,圆熟流畅,龙的形态脱去了旧俗匠气,富有形态美和意境美,从而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新的语言。如果说这幅作品表现了龙的气势,倒不如说是点线分解、综合的交响乐。所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看了他的这幅作品夸奖说: "初涉瓷坛,起点就高"。色釉综合装饰是熊军惯用的、表现得较为成熟的装饰手法。他创作的色釉综合装饰作品,画面色彩热烈,流畅自然,气势博大,迥异于传统笔皴的效果,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他创作的色釉综合装饰瓶《都市风光》画面以大面积的红釉为基调,然后施以黄、蓝、黑等色釉,按照自己的意念让它们在窑火中自然流淌、融合,在窑火的作用下,单色釉纯正晶莹,掺和的色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在苍莽的红森林中,他以青花料画出高楼、立交桥、街道、汽车……,创造一种冷暖色调对比的效果,表现了现代城市环境宁静安适的气氛。这件作品无论在设计构思、陶瓷材质的运用上都是一件创新作品,所以有人以高价收藏。
熊军认为艺术是作者情感的外化,而这种情感的表现又凝炼为自己时代的审美标志。为在外化的“化”上找到契合点,提升作品的品位,在色釉方面有所认知的他,又在陶瓷造型上展开了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