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陶艺家的追寻与超越——任国栋
2011/7/11 21:46:20
在漫长的文明路上,人类建构了多重意义的价值。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艺术的不同价值的取向,是每个艺术家更多关注的问题。关于生命意义和艺术上的取向,因艺术家个性和时代的不同,形态和旨向也异彩纷呈。
当然艺术家都离不开他之前的文化传统。平庸的艺术家,重复着前人的东西,这是一种媚俗欺世的机械制作,毫无活力,干枯无味。而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艺术家,在生命勃勃的原动力驱使下,对文化传统继承中破坏,或是发展深化了文化价值的内涵,或是对传统价值进行颠覆。任国栋的主题性陶艺作品《生命》系列,是在世界现存文化语境中通过自我内炼后的个性体现。
任国栋是一位充满开拓创新意识的艺术家。他性格豪爽、奔放、自信,充满原始生命冲动的野性和诗人浪漫的气质。他出生在一个陶瓷世家,使他过早的地了解了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动向和现状,他熟稔陶艺制作技艺,从母亲(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那里遗传了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应具备的潜质。他充满叛逆精神,当然还有恋母癖(这是成就一个大艺术家的内驱力,这种对爱的依恋必然象滚烫的岩浆般表现在他的作品中)。他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学院美术训练,这使他得以保全天才般的个性和反常规的思维方式。
正是任国栋内在不竭的活力和对生命勃勃生机的内省和体验,使他完成了他的《生命》系列作品。他对生命的体验丰富细腻,生命形态丰腴饱满,是一种活力,一种冲决,一种姿态的展示,也是对世界的一种宣告;是一种张扬,一种粗放,一种继往开来,一种永不妥协,一种延绵不断,一种锐利的神秘,一种个体的繁衍……这种生命的活力,是人类创造的源泉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对抗自然改造社会实现自我的原始力量。
艺术家总是在努力寻找能完美表达自我感受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既是内容层面的外壳(一种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外化手段);同时也是形式意味层面上的建构(一种抽象的美带给人心理的冲动)。艺术家的一生无非是为实现这种自我表达而在孜孜不倦的探寻的一生。不同时期的心理感受和美的意绪,总是与不同的艺术样式相辅不悖的,以期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任国栋早期作品打着非洲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印痕,也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母题现代意义的重建的尝试。但这一切都是技术层面上的借鉴,他生命中的冲动和勃勃的生机,注定他要跟这种乏味的技术操作分道扬镳。最后技术让位于冲动下的形式的实现,这种形式里盛放着他岩浆般的生命体验。任国栋作品中的艺术造型呈现出抽象、半抽象的形态,这是任国栋的语言风格。当然这种个人的符号化的形式是与表达个人隐秘的心灵密码相对应的。这些艺术造型充满象征暗示,并被雕塑装饰形式意味化了。他作品中抽象的符号既是一种独立的抽象美,同时也与作品思想层面上的深层的生命感觉产生某种意义上的喻示对应关系。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一是生命感觉与理智的表达,二是抽象美感的展现。如作品《生命之皿》,由一个圆形有发散、无限扩张倾向的陶皿,盛放着象征生命的芽苗和蘑菇。在这里有无限发散倾向的皿器是带给我们的抽象的视觉感受,但同时它也是对生命无限活力的寓示。所以它既呈现出形式层面上的抽象之美,同时也与其它充满象征暗示的意象一起传达了内容层面上的内涵。
再如作品《生命柱》,在一个圆头的圆柱体上平行并列着具有韵律节奏感的形式符号。它既是生命动感的联类取喻的载体,同是也具有抽象意味的美感。圆柱体是静态的,而具有韵律感的形式的象是充满动感的,一动一静,动中寓静,厚重中包含着灵动。生命是一种感觉,在任国栋的作品中是积极向上的,这是一种抽象的感受,而这充满意味的律动,不正是这种生命感觉的形象喻示吗?
作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