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陶瓷艺术诠释自然的真谛——走进青年陶艺家徐胜谷的艺术世界
2011/11/20 21:37:51

    阳春三月,柳绿花红。记者如约来到莲社北路的“铁砚斋”,见到了“铁砚斋”斋主徐胜谷。初见徐胜谷,比想象中还要年轻,不同于人们通常所以为的艺术家长头发、络腮胡子的形象,他相貌平和、语态谦逊,更像一个大男孩。虽然年纪轻,但他技艺娴熟,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当与其谈论陶瓷艺术和作品时,艺术家气质勃然而生。走进他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了自然界的动物王国,一件件以生态、动物为主题的陶艺作品展现在记者眼前,或奔驰的骏马、或机灵的猴子、或威武的老虎...在徐胜谷的笔下,无不刻画的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徐胜谷作为近年来瓷都陶艺舞台上一名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其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10年世博会期间,徐胜谷携自己的5件作品参加了中国著名陶艺大师连展,并被授予世博特许证书,这一难忘的经历也使他走上了更大的舞台,踏上了艺术道路的新征程。
    回首往事从艺并非偶然
    徐胜谷出生在农村,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他的绘画之路充满曲折。徐胜谷自幼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特殊的天赋,但由于家庭贫困,徐胜谷想要学习绘画的事情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尽管如此,徐胜谷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他一边干农活一边学习绘画,之后又慕名前往陶瓷美术家、有花鸟大王之称的张景寿家中拜访请教,得到了张景寿老师的悉心指点,受益颇深。2000年,徐胜谷又毅然决然地独自一人来到景德镇,在景德镇高级技术学校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陶瓷艺术,接触了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的绘画和陶瓷雕塑等多个领域。
    正是这种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他的作品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肯定。一路走来,徐胜谷是艰辛的,又是幸运的,从艺以来得到了不少名家大师的指点,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徐胜谷回忆说,在一次笔会上,他有幸见到王锡良大师,并向他请教绘画的问题;在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还有幸得到了李菊生大师的指点。“虽然他们是大师,但是他们都很随和、平易近人,对后辈的指点毫不吝啬。”徐胜谷充满感激地说。
    向往大自然和谐的鸣唱
    徐胜谷从小生活在美丽的乡村,那里青山绿水环绕、小桥流水人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来到城市后的徐胜谷发现,城市的一切都与农村大不相同,城市虽然繁华,但却多了几分世俗的喧嚣。于是他充满了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向往,动物与环保成为他笔下永恒的主题。“动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猴子,我觉得猴子是所有动物中最聪明的,猴子全身长着灰褐色的软毛,十分柔滑,那一双圆圆的眼睛,总是溜溜地转着,显得十分有趣。”徐胜谷说到这些时脸上充满着笑容。
纵观他的作品,多是描写秋冬季节的景象,老树枯杈、斑驳陆离、萧条惨败、凄风冷月、寒水飞瀑,在获得第三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陶瓷评比金奖的作品《守望》中,两只无奈的猿猴一老一小可怜巴巴的凝望着远方,整个画面表现的如此冷峻凄凉。作品《向往》,一对大小猎豹蹲坐在草原山丘,眼神凝望着远方,但他们的脚下却是大面积沙漠化的土地,几株枯草预示着曾经繁茂的草原...正是这种灰暗沉闷但极具震慑力的物象发人深省,充分唤起了人们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无声胜有声,这种艺术的感染力令人惊叹不已。

 

图1、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胜谷作品《猎豹》

 

图2、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胜谷作品《攀枝》

 

图3、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胜谷作品《温情》

 

图4、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胜谷作品《秋思图》

 

图5、高级工艺美术师徐胜谷作品《幸福花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