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
2010/3/1 19:26:03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前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 授予.首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成为全国陶瓷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手工艺从业人员。此前,张松茂大师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这两项殊荣是对张大师60多年来从事陶瓷艺术杰出成就的肯定和褒奖。 一个出生于穷乡僻壤,只上过几年学的农家子弟,竟然成为陶瓷艺术界泰斗式的人物,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然而张松茂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呢? 张松茂老家在鄱阳,父亲张德生早年来景德镇在刘雨岑门下学艺,满师后继续为刘雨岑填粉彩。张松茂从小深知没有文化,是成不了大器的,因此他渴望读书。在刘雨岑等人的帮助下,他先后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书。上个世纪50 年代初,他随父兄一道进入景德镇工艺美术合作社。1954 年,由张松茂创作的《木兰从军》等多件作品获奖,尤其是瓷板油画《政权归苏维埃》的成功。领导为了更好地培养他,将他调入轻工部陶研所。这里有丰富的陶瓷和美术资料,有优越的创作环境和研究条件,也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在这里工作,他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挑战就会激发斗志,他要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并非平庸之辈。当时,中央工艺美院的梅健鹰、祝大年、高庄等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经常来部所讲课。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这百花丛中贪婪地吸吮着艺术的营养。 有人说张松茂是天才,其实天才不过是生来聪明一点,他很早就懂得,理论指导实践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从艺之道,关键还是他对陶瓷艺术的痴迷和酷爱。因此他不惜殚精竭虑地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陶艺界,张松茂素有智多星的美誉。同行们在创作绘画中碰到难题,往往是他拿主意。例如1979 年北京首都机场要绘制《森林之歌》大型陶瓷壁画。要画3000 多块15 厘米见方的瓷板,组合成70 多平方米的壁画。第一个难题就是采用哪种陶瓷装饰,当时有人提出用粉彩,张松茂断然否定了,因为他非常熟悉粉彩颜料的料性。工艺复杂,化学成分变化较大,如此大面积的绘画,色差难以掌控。他提议用新彩装饰,因为新彩颜料不仅色彩易于调配,而且可加色复烧,可以保证色调的和谐统一。当时景德镇30 多个绘瓷高手共同绘制《森林之歌》,该作品中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物象,其中人物难度最大,经商量,大家公推张松茂担当主笔,画人物,并负责统筹监制。经过3 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这项中外陶瓷史上的罕世工程,为瓷都赢得了盛誉。此后他又先后为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等地创作了《滕王阁诗意》、《古阁临风》、《浔阳胜景》、《昌江帆影》、《百花争艳》、《庐山骏马图》、《仙女湖》等大型瓷板画。其创作陶瓷壁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通过艺术实践,他深深悟出文化修养对绘画创作的重大作用,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历史知识可以启发作者的创作灵感,有利于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情趣。他常常为珠山八友等前辈那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诗书画印皆能,作品情景交融,内涵丰富而心生钦佩,于是他下决心钻研。他得知有位老先生古典文学修养深厚,便不辞路途。远,挤出业余时间,自费前去求学。每晚来回20 多里路,风风雨雨,经过数年的专心求学,刻苦钻研,为他日后的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的作品迈入更高的境界。 半个世纪以来,黄山、庐山、井冈山、泰山、恒山、峨眉山等名山大川均留下他跋涉的足迹,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他曾经7 次上井冈山,走遍了500 里井冈山水。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大型陶瓷壁画《井冈春色》就是他七上井冈山后的力作。创作了美国布莱德福特公司订货的10 幅一套的两套系列彩盘《北京颐和园》与《中国花鸟》深受国外艺术家好评。 在陶瓷界,张松茂尤其以善画牡丹著称。有.牡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