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国宝名瓷的大师——叶宏明
2013/1/7 22:58:13
叶宏明
与技术人员研究国宝复活的关键环节
叶宏明作品:窑变梅瓶
叶宏明,新中国首届硅酸盐本科毕业生,1958年一跨出天津大学校门,就参与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让国宝复活”的特殊使命,进行龙泉青瓷的研究和生产工艺探索及新产品的研究与试制工作。在龙泉山区六年,他分别与老一辈陶瓷科技工作者李国桢、劳法盛、查永庆、赖自强等合作发表了《龙泉青瓷釉的研究》《龙泉青瓷生产工艺总结》《龙泉青瓷新产品试制报告》等论文。他的龙泉青瓷研究,获得1979年浙江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和199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2001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十多年来他对龙泉青瓷的研究先后共获省级以上九个科技奖项;2002年,中组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叶宏明“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此后,他的南宋官窑恢复研究又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的叶宏明教授依然奋斗在陶瓷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
“创造的神秘,犹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以此泰戈尔的名句,品读叶宏明这位执著地力耕于冶瓷事业,总是在夜色般不可为而为之之中,迸出黎明金光,屡屡创造复活龙泉窑和官窑巅峰之作的老者、智者、健者,会发现一种伟大的力量。
何处可觅“雪拉同”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是奥斯曼帝国第三个国都。所藏一万多件中国瓷器,是世界上品质最高的收藏之一,也是中国境外数量最多、深具历史意义的巨藏,超过了伊朗、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其中,超过1350件美轮美奂的青瓷,均为13-15世纪龙泉窑所制,是现今世上数量最巨的龙泉窑收藏之一。那或凝厚泛蓝、或亮如橄榄、或绿中泛黄的青翠釉色,是中国青瓷巅峰之作,令世人惊叹。随着郑和下西洋,龙泉瓷惊现法国巴黎,同样震憾了以文化著称的法国人。因其釉色与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角雪拉同(Celadon)的青色衣裳相似,法国上流贵族遂将龙泉瓷呼为“雪拉同”。
龙泉窑创烧于隋唐,巅峰期在南宋,是继越窑、婺州窑之后,又一出自浙江的名窑。其厚釉如翠玉、开片似金线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然而,战乱兵燹,国弱瓷衰,在宋元明无比辉煌的中国“雪拉同”,至清末民初,虽有陈佐汉等人企图“力挽狂澜”,但总体已奄奄一息。1957年底,一位在华工作多年的苏联专家回国之前,提出可否要一件仰慕多年的“雪拉同”作为纪念品。不料,这一要求将了有关部门一军。“雪拉同”瓷器在北京工艺美术商店等艺术品商场根本无货,只有在故宫博物院展柜才可见那“嫩荷含露、古镜破苔”的真容,但那都是宋元明国宝级的文物,岂可相赠?
1958年春,周恩来总理听取外交部汇报后,指示轻工业部长、党组书记宋乃德:“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轻工业部之后发出了《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翟翕武特意向著有《中国青瓷史》、《青瓷与浙江》等论著的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请教,陈老告诉他,一要找龙泉老艺人李怀德,二要培养有才干的年轻专家。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攻读硅酸盐专业的人才,1958年叶宏明刚从天津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轻工业厅。经过一番考察,翟厅长认为他可以担当这项重任。从此,历史将叶宏明推入了与“雪拉同”荣辱与共、生死相交的漫漫征程。
重现“雪拉同”
乾隆《龙泉县志》载:“章姓生二名,不知何时人,尝主琉田窑,凡瓷器之出于生二窑者,极其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今人家亦鲜存者。或一瓶一钵,动博数十金。”可见,3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南宋龙泉窑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