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军:怀揣青瓷之梦上路
2013/5/26 22:41:46

    龙泉叶氏家族世代烧制青瓷,到叶小军这已经第五代了。然而他这一代才是最困难的一代,为了坚持自己的青瓷艺术,他走得艰难而笃定。
   
    在浙江龙泉,有两大青瓷家族,其中拥有悠久制瓷历史的叶氏家族到现在已是第五代,如今叶氏兄弟四个都在龙泉领域中各有建树,坚守着自己的家族使命,追逐各自的梦想。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叶小军就出生在这个世代烧制青瓷的家族,其父叶时金是龙泉著名的青瓷配釉料专家,其兄叶小春唤醒了千古绝技“冰裂纹”,而叶小军本人亦是“不负祖业”,在胎釉配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些年走过来,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挫折,从苦到甜,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叶小军说,“拥有一颗平常心,名利自来。”
   
    风雨青瓷路
   
    1965年,叶小军出生于龙泉上垟,这个龙泉青瓷的发源地。从某个角度来说,叶小军是幸运的,青瓷世家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能接受到正统的瓷艺熏陶。1981年到1992年这十年时间里,叶小军从龙泉瓷厂一分厂到供销社,再到青瓷研究所工作,走的顺坦而稳健。直到1992年的一天,浙江日报的一篇报道让叶小军启发很大,更是让他的人生提早发生了转变。
   
    “叶小军是当时龙泉最早出来办厂的人。”在一旁的龙泉青瓷协会办公室主任洪声保向我们介绍。“报纸上刊登了邓小平南巡时的讲话,名字叫《东风吹来满眼春》。”叶小军回忆说,“讲话中有一句‘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大一点’,我突然就有了触动。”受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全国各地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遍地都是机会。叶小军四兄弟踏着春风,首办私营龙泉新艺瓷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叶小军兄弟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勇气固然可佩,但是随之而来要面对的就是毫无借鉴经验可循的困难。
   
    当时龙泉烧制青瓷还没有引进液化气窑,叶小军首创柴烧馒头窑烧制龙泉青瓷。“木柴馒头窑烧制青瓷时间长、难控制,偶然性太大,釉色变化无常,窑变系数大,常常整窑的产品都不合格。”叶小军告诉记者,那两年时间基本没有盈利,生计都无法维持。但是就是这样艰难的处境,让叶小军积累了木柴烧制青瓷的技术和经验。
   
    1994年,叶小军引进了江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制造的液化气窑。“当时条件也很艰苦,自己搭房子,自己建窑,琢磨用液化气窑烧制龙泉青瓷。可是一场大水,淹掉了整座窑,损失惨重。”叶小军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说。但是这场大水就像一盆浇灭他雄心壮志的冷水,差点让他有了想放弃的念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青瓷技术不能丢掉。”叶小军怀揣着这一理念,重新燃起了希望。1996年,叶小军第三次办厂——“龙泉哥弟窑瓷厂”,2000年,第四次创业——龙泉军窑瓷苑——终于真正让叶小军尝到了坚持的成功果实。
   
    “从1992年到2000年,四次办厂,起起落落,四兄弟坚持了10年,这才慢慢好了起来。”叶小军这样总结自己的奋斗史。
   
    正是因为这个艰苦的创业经历,建立了他与青瓷的血脉关系,养成了他不怕苦、不怕失败的性格,赋予了他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艺术追求,形成了他淳厚、沉静的艺术品味。
   
    绚丽之域出于创新
   
    投身于青瓷30多年,与其他的青瓷大师们经历相似.叶小军几乎干过青瓷生产的所有工艺。从瓷土的粉碎,沉炼,到釉料的配制,从制坯、上釉到装窑、烧窑,甚至质检、包装都一一经历过。其中有很多工作是极其繁重的体力劳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