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泰斗徐朝兴之拉坯修坯 精品典范
2013/6/17 21:08:50
审视徐朝兴青瓷作品,每一件都是精品,或有“雍容之量”,或有“诗风之纯”,或有“楚骚之情”,或有“建安之骨”,或有“唐诗之秉”,或有“宋词之意”,集天下美学于一体。
徐朝兴认为,龙泉青瓷,内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青瓷的原料取之于土,经过柴火高温的烧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纯净的水,而青瓷的品质往往由土坯和釉彩中所含的微量有色金属元素来决定,因此制成的青瓷,其价值可与黄金等值。土之料,木之助,火之艺,水之纯,金之值。五大元素之综合,便成就了青瓷。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核心在于以下一个公式:天道生阴阳,阴阳成五行,五行变化为万物。龙泉青瓷是“五行变化万物”之一种,其本身又正好隐含着中国哲学本体论之公式。龙泉青瓷的一切制作材料泥土、釉彩、水、木等,均来于自然,这符合于天道,天道即自然之道。龙泉青瓷之形、之色、之态,外观特征皆雌伏静穆,温和恬淡,此谓“阴性”;而青瓷之质,则铮铮硬朗,宁碎不折,此为“阳性”。龙泉青瓷合于天道,对应于阴阳,生成于五行。故徐朝兴在制作青瓷的时候,就特别讲究这些,将这些元素都融合于作品之中。专家指出,正是徐朝兴对青瓷艺术的系统研究,才准确地把握了青瓷的精髓,才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
用最原始的方式提取原料/青瓷原料/釉水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看好徐朝兴的作品呢?业内人士指出:徐大师的每一件作品,从揉泥、拉坯、修坯、刻花、素烧、施釉、烧制……都是徐大师亲自一手完成,对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许多地方的陶瓷作品,常在制作过程中雇用工人拉坯,然后经由大师在拉坯的器型上刻画。徐朝兴是拉坯技艺高手中的高手。
拉坯是制作青瓷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坯车轮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在拉坯之前,徐朝兴先将泥房内经过陈腐的泥料取出踩炼,踩炼的第一步是踩泥,俗称“踩莲花墩”然后再以手工揉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的气泡以手工搓揉的方法排出,并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烧成过程中泥坯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
漩涡状 卷羊头
对揉泥,徐大师是非常讲究的。在做之前,徐大师先把工作台清洗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灰尘。因为如有灰尘揉进泥里,烧制出的青瓷就会有气泡或者跳釉现象。揉泥约有两种方式:一种类似揉面,泥形呈漩涡状;另一种形似羊头,俗称“卷羊头”。揉泥操作一般是在一条长板凳上进行,泥凳前低后高,便于用力。此时徐大师穿上围裙,俨然一位陶工,双手用力揉压泥团,依次将空气排挤出。搓揉成长条形后,竖起压短,进行第二次搓揉。如此反复数次后,开始拉坯。
徐朝兴对拉坯技艺的创新之举,主要体现在哥弟泥混合拉坯成型。哥弟窑两种不同的瓷器形成不同的风格,实际上就是用两种不同的胎泥原料在烧成之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技术工艺上讲,徐朝兴在选取坯泥的时候,把哥窑泥和弟窑泥两种不同性质的坯料混在一起搅拌,多次手工搅拌均匀后,然后再以手工揉泥,将哥窑泥和弟窑泥紧紧融合在一起,再进行拉坯。拉坯成型后,晾干,再经过素烧,绞胎纹饰就逐步自然地显现出来了。
拉坯
徐朝兴说:哥弟泥混合拉坯成型的绞胎纹就是利用拉坯成型时使用不同颜色、不同性质的原料直接进行装饰的一种手工技艺,器形内外都有绞胎纹饰。经过绞胎成型的坯体上有非常自然的胎纹,这是由于胎泥哥窑和弟窑两种颜色不同而形成的。比如紫金土和白瓷土在一起进行绞胎,烧制后就有黑白相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