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痴”朱文立巧夺天工兴汝瓷
2013/7/8 21:13:12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朱文立。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窑址失踪近千年,那惊鸿一现的美艳转瞬在战火纷乱、世事变迁中消逝,化成一种瑰丽的记忆凝结在宋代,现世仅存的60多件汝瓷,成了绝世珍宝分散在世界各地。后世的许多人不甘心,为重现那一抹青光的灵气用尽心力,无数工匠的努力只在身后留下一串串沉重的叹息。800多年过去了,在汝州一个叫朱文立的人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使那一抹天青色又重现人间。
 
“瓷痴”朱文立

    朱文立,河南汝州人,令许多河南人想不到的是,朱文立在国内甚至国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2000年8月,朱文立应邀赴美国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轰动了洛杉矶。他的作品被日本前首相小源惠三、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等收藏,邓亚萍曾经送了一件给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虽然运输过程中破碎了,但仍被老萨当作宝贝。央视专门为他做过多项专题节目。但即使讲到国内博物院以及海外对他作品的重视这些值得骄傲的事情,他的脸上也没有笑意。对此,朱文立的老朋友、汝州电视台原记者薛继友说:“老朱只知道钻学问,不会做人。” 
    汝州市有两个汝瓷厂,朱文立在这两个厂里都呆过,但到最后都呆不下去了。他刚复员到厂里,很快就成为汝瓷厂的技术骨干,也让厂里多年来首次盈利,但是他的临时工身份多年没变。他还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参加了许多国际学术会议。1994年,汝官瓷天青釉烧制技术获得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朱文立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但到1996年,这位专家被领导从博物馆调去看大门,后来他还因为反映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被破坏的问题而遭到别人的报复,被打得遍体鳞伤。
    朱文立最初开“汝瓷工艺试验厂”,只花钱不挣钱,是靠他爱人每月200多元的工资撑起了这个家。朱文立的女婿周晓恒说:“凭他的名气,找领导给儿女安排个工作是很简单的事,可他就是不愿意张这个口,他只是嘱咐子女老老实实学习、踏踏实实工作。”
 
“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重现人间 

    自1976年以来,朱文立历经5年多的艰辛,终于在1987年4月研制成功了汝官窑天青釉;1988年7月,通过了轻工部和河南省科委的鉴定,填补了我国“汝瓷”这项空白,使断代八百年的汝官瓷再现于世。
    朱文立对化学一直很感兴趣,他的老同学在高中时,每次上化学课做实验,老师都让他招呼着同学们做。到1976年他进汝瓷厂也正好满足了他的爱好,他很快就“陷”了进去,厂里的技术小组在朱文立的带领下,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研制成功豆绿釉,然后是天蓝釉……1982年4月,朱文立拜时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的冯先铭先生为师。正是在北京冯先铭先生的家中,朱文立看到了一小片真正的汝官瓷,在朱文立的手指触摸到那“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汝官瓷的瞬间,他明白了自己一生已别无选择。 汝瓷艺人把能复原宋徽宗喜爱的“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作为最高的追求,朱文立为此奋战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
    关于天青釉的出窑,朱文立给大家讲了一个传说:北宋汝瓷官为烧不出天青色将被斩首而焦虑万分,其7岁的女儿听说活人入窑即可烧成,便趁父亲不备跳入窑中,天青终成,与天化成一色。
    是这个故事给了朱文立灵感,人骨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钙,他便针对此开始了尝试,经常站在窑门口看里面的变化,一窑烧下来,他会累得像大病了一场。在用土煤烧了1000多次窑后,朱文立终于得到回报。1987年4月的一天,是朱文立生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那一天汝官瓷天青釉再现了千年前的风采。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说:&l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