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之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和他的家人
2013/9/19 22:42:57
身为青瓷界泰斗、浙江省青瓷协会会长的徐朝兴,不但自己成为中国陶瓷科技界的奇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儿子、儿媳妇、妻子都成了青瓷界的“名人”:儿子徐凌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儿媳妇竺娜亚是中国青瓷界有名的制壶大师,妻子韩红军的刻花技术在龙泉也曾名噪一时……
业内人士纷纷评价说,徐家是中国青瓷界名副其实的第一青瓷之家。
龙泉朝兴青瓷苑
花树掩映,幽静雅致的工作室里,徐朝兴一边让瓷胎在机器上转,一边用手拿刀腾空“抖”动着,随即美观又充满韵味的斜纹脱颖而出。整件作品充满柔韧和手工之美,风格直追商、周古瓷的神韵,整只碗线条繁多不胜计算。
徐大师介绍说,制作这样一只碗,至少要“抖”个成千上万刀,“千刀万剐”抖出艺术珍品。他透露:“50年来,我都是清晨5点钟起床工作,一直到早上8点多,这段时间空气好,人刚刚休息过精神状态好,而且周围安静。”在父亲的影响下,其子徐凌也一大早起床,跟随父亲研制青瓷。
作为一位海内外闻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确实有点“怪”。
“怪”之一是他特别守时,到艺术巨匠韩美林家去,他提早了好几分钟到,就在门口等着,时间一到他才敲门。人家来找他也一样,徐朝兴提前就把茶泡好,先放三分之一水,等客人来了,再兑上热水,客人正好喝上不烫嘴。
“怪”之二是他创作时谁喊他也不回头,那天,徐朝兴正在工作室创作,一位领导来找他,见他背对着门,便喊他一声。徐朝兴没出声,也没回头。领导又喊了两声,徐朝兴仍没有回头应答。领导以为徐朝兴当上大师脾气大了,便下楼去了。徐朝兴其实知道是谁来找他,只是创作的当口,丝毫不能分神。直到创作告一段落,徐朝兴才立马赶下楼跟那位领导解释缘由、打招呼。
徐朝兴大师从小经历坎坷,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制作青瓷中,上世纪50年代劳动竞赛中,他创造的单日拉坯产量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徐朝兴向记者展示他的手臂,年已65岁的他手臂肌肉强健。他说,日本客人曾跟他扳手腕,结果他连赢三场。“我们龙泉青瓷跟景德镇不同,做一件青瓷,从选料、造型、拉坯到做釉水等所有工序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我的肌肉就是常年拉坯练出来的。”
1982年,龙泉县领导先斩后奏,把徐朝兴从工人连升六级破格提拔为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为了青瓷,徐朝兴不断思考创新,作品连续在全国陶瓷评比上获第一名,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作为青瓷的传承人,他感觉责任重大,不仅要为青瓷留下更多的经典作品,还要培养一批后继者把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在龙泉3000多艺人中,徐朝兴的儿子徐凌是年轻艺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徐凌作品清新淡雅,视角独特,工艺精湛,釉色晶莹,在青瓷界独树一帜。
耳濡目染,小时候的徐凌就在父亲身边玩泥巴,捏泥人,对制作盘盘罐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0年,对龙泉青瓷有浓厚兴趣的徐凌选择报考了中国美院,被设计专业录取。在大学里,徐凌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设计方面的知识。1993年,他从中国美院毕业后,又到外资企业做设计工作,取长补短,积累实践经验。后他又东赴日本考察学习日本的陶瓷业。在日本学习的一年时间里,他刻苦钻研,融会贯通,借鉴西洋艺术之长,在陶瓷艺术领域里尽情地遨游。
回国后,徐凌和父亲一起共同研究制作龙泉青瓷。1998年5月,徐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思考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一个打破传统、很有创新的龙泉哥弟窑设计图样出来了。徐朝兴一看,眼睛一亮,大为震惊——这设计实在太美了。又过一个星期后,设计图变成了实物,一件精美的青瓷诞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