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孙公窑艺的前世今生
2013/10/26 17:15:17

    100多年前,一个名叫孙洪元的江西丰城人来到景德镇。从学徒到作坊老板,几十年间,他创办的孙荣记瓷坊书写了一段陶瓷界的励志故事。如今四代人的传承,让这个故事不断演绎新的版本。唯一不变的是,孙公窑艺带给世人的高品质的陶瓷精品。
    从“孙荣记”到“孙公窑艺”
    清光绪年间,江西丰城下房孙村一个9岁的男孩失去了父亲,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决心去景德镇做制瓷学徒。谁也没想到,这个瘦小的孩子日后真的学出名堂,成为百年瓷器品牌孙荣记的创始人。他,就是孙洪元。
    初到景德镇,孙洪元在陶瓷作坊当学徒,他一边打杂一边躲在作坊的阁楼板缝后偷师学艺,夜半等师傅睡着后到拉坯车上练习。13岁的时候,他的拉坯技艺就已初露锋芒,很多商人点名要他拉坯制作。出师后,他继续钻研陶瓷颜料的配方工艺,最终创建孙荣记瓷坊。最初,孙荣记的瓷定位于仿古瓷,后来市场上颜色釉走俏,孙洪元立即转变方向。对于瓷釉的调整,他采取了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不断试验,直到成功为止。
    由于他的经营头脑活络,几年之后,孙荣记逐渐在景德镇上千家的陶瓷作坊中站稳了脚跟。经过孙洪元的一番苦心经营,到了第二代“掌门人”孙振东接手孙荣记时,已经有“白花花的银元用谷箩挑进门”的繁荣景象。解放后,孙振东将祖传的当时堪称最好的颜色釉配方捐献出来,得到国家的嘉奖。孙振东的妻子还担任了新中国开国的建国瓷绘制组组长。
    孙振东的儿女们在陶瓷上各有建树,其中以孙同鑫的影响最大。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日用瓷设计专家,他设计的餐具很多造型和画面获得行业大奖。很多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的礼品陶瓷都是他一手设计的。
    现在,孙荣记已经传到第四代孙立新,他决心让孙荣记重现当年的经营神话。孙立新说,为纪念我的曾祖父,我把瓷器作坊取名孙公窑艺,希望它在新时代里,依然焕发勃勃生机。
    靠手艺留住传统
    是什么让孙荣记经过百年风雨屹立不倒呢?孙家的一句家训,或许能给出答案:“家有万金,不如手艺防身。”
    这是孙洪元留给后代的教诲,这句话,影响了孙家几代人。
从孙洪元研究陶瓷的颜色釉开始,孙荣记的手艺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孙振东继承和发扬了青花瓷工艺技术,其研究开发的配料、配釉独树一帜,成为享誉业内的青花料专家。故宫博物院首席专家耿宝昌先生曾评价孙同鑫的青花泼墨作品时,给出了“前无古人”4个字。故宫博物院特意收藏了他两件青花泼墨作品。中国文联授予他“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孙同鑫《深山岁月》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性收藏
孙同鑫遗传了祖父好学的基因,平日里只要见到画得好的瓷器,就会细心揣摩。他在继承传统的青花分水技法基础上又创造了青花泼墨技法,在青花发展史上平添了一种磅礴大气的独特美感。
 

    一九九四年市政府授匾予孙同鑫“陶瓷世家”
1994年,孙同鑫在总结前人釉下青花技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表达自己心中意境的“青花泼墨”技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风。孙同鑫的泼墨技法,不仅极大丰富了青花瓷画创作手段,更给画面平添了一股磅礴大气。他的许多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陶瓷美术界和收藏家的关注和青睐。近年来,孙同鑫创作出了《大漠魂》、《牧归》、《晨》、《春之恋》、《大风歌》、《雪后鸟鸣林更幽》等大量青花泼墨瓷画。其间,故宫博物院还永久性收藏了他的《人在天涯》和《深山岁月》两块青花泼墨瓷板画。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孙同鑫作品《松鹤延年》现收藏于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尽管孙同鑫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尽管政府授匾“陶瓷世家&r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