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官窑”元老吴寿祺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2/3/21 13:02:14

醴陵自东汉年间烧陶始,已有2000余年历史。醴陵瓷业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多个兴盛与衰败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在每一阶段,都涌现出了一些关键人物和杰出的陶瓷艺术家。吴寿祺老先生则是其中佼佼者,他在醴瓷发展特别是釉下五彩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寿祺老先生旧照(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过云斋 藏)
吴寿祺,1886年出生于醴陵北乡八步桥乡(现擂鼓桥村),1906年11月在“湖南官立瓷业学堂”陶画速成班毕业。毕业后,在醴陵(湖南瓷业公司)、长沙两地从事釉上、釉下陶瓷彩绘工作。1928年,受聘于南京中央陶瓷试验场从事彩绘,1936年还家务农。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8月起,在湖南醴陵陶瓷研究所工作,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恢复作出卓越贡献。1966年退休回家,1975年病故,终年89岁。吴老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陶瓷研究所技师。吴寿祺生前低调谦逊,几乎没有留下署名陶瓷作品。解放前,他生逢乱世,有关他的资料少之又少。解放后,出于种种原因,吴老对他之前经历也很少言及。吴寿祺虽为醴陵瓷业作出重大贡献,但行业对他的生平事迹却知之甚少。今笔者根据醴陵陶瓷文化研究中心近年收集到的资料,将吴老生平事迹整理一、二,望方家指正、补充,以期抛砖引玉。
 
醴北枫树桥治平堂吴氏续增支谱(吴寿祺先生后人 藏)
吴老乃宋名士吴猎后裔
吴寿祺,醴陵北乡擂鼓桥村人,其远祖为宋名士文定公吴猎。吴猎(1142—1213),字德夫,号畏斋,醴陵北乡擂鼓桥人。其师从张栻、朱熹。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史称“湖湘之学,一出于正,猎实表率之。”是湖湘正学的重要传人。嘉定六年(1213)吴猎病故,归葬醴陵北乡擂鼓桥。遗著有《吴氏解经》、《畏斋文集》、《吴文定公奏议》等。醴陵渌江书院内修建有“宋名臣祠”,便是纪念醴陵的三位宋代名臣吴猎、皮龙荣和杨大异。
 
渌江书院宋名臣祠
吴老名官翰、字寿祺、号定安
吴寿祺先生之父为居南公。 居南字声修,号松乔,国学生。生于1855年,逝于1897年。吴寿祺为居南公第四子,名官翰,字寿祺,号定安。网络部分文章介绍吴寿祺先生,称其字官输,为大谬也。解放后,资料介绍老先生多为“吴寿祺”,而在解放前,资料介绍则多为“吴定安”,例如《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第一期)》中记载职员一览中的陶绘室技术员“吴定安”即为吴寿祺。但解放后论述吴寿祺先生的资料少有提及其号“定安”,这为我们研究吴寿祺事迹带来一定困难。我们从吴寿祺后人手中《醴北枫树桥治平堂吴氏续增支谱》中看到记载吴寿祺先生的一栏明确写道:“居南四子 官翰 字寿祺,号定安。” 这解决了吴寿祺先生研究者们心中长期以来的一个学术疑惑。
 
吴寿祺先生与家人合影
 
醴北枫树桥治平堂吴氏字派诗
 
《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第一期)》(醴陵瓷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过云斋 藏书)
 
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 本场职员一览表
 
醴北枫树桥治平堂吴氏续增支谱 居南公后裔齿录
受聘南京中央陶瓷试验场 制作总理“奉安大典”用瓷
1928年6月,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周仁的主导下,时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联合中央大学工学院,在南京复成桥工业学校旧址合办了中央陶瓷试验场,周仁兼任该场主任。试验场成立伊始,采用了湘人湘泥及湘法,有多位之前在湖南瓷业学堂、湖南瓷业公司工作的艺人前往南京受聘于试验场,吴寿祺便是其中之一。
1930年,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出版了《中央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第一期)》,详细记载了中央陶瓷试验场相关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其中《本场职员一览表》记载了试验场的工作人员。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