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女王邓希平荣登“中国好人榜 获敬业奉献奖”
2017/7/4 18:18:51

      就在前不久,陶瓷颜色釉“女王”邓希平荣登中央文明办举办的“中国好人榜”,当选敬业奉献类好人奖!
      50多年不断探索研究颜色釉传统工艺
      今年75岁的邓希平,是景德镇唯一高温色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唯一高温色釉国家级专家,唯一高温色釉国营瓷厂技术厂长,唯一高温色釉国际金牌得主,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誉为景德镇陶瓷颜色釉“女王”。
      1965年邓希平自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拜师,向聂物华、陈鸿高两位大师学习陶瓷颜色釉。
      1972年邓希平调入景德镇市建国瓷厂继续从事颜色釉研究工作。
      1978年景德镇恢复中断了十多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邓希平成为全市第一批40名工程师中最年轻的工程师。
 
      邓希平,女,1942年生,江西兴国人,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总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9年晋升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评为江西省十佳科技人员,1999年荣立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壹等功。
 
      当年,建国瓷厂曾经有一批颜色釉瓷器上釉出了问题。当时,所有记录都显示没有问题,记录上一直到釉料最后的检测都有化验。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后来,邓希平发现球磨组下釉料时没有打开加压空气泵,而是加水稀释釉料。
      为消除工人“使用加压空气泵可能引起爆炸、导致人员伤亡”的顾虑,邓希平主动提出自己站在空气泵旁边进行加压试验,并表示愿意承担该项操作的所有责任。试验非常成功,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这件事之后,邓希平深刻意识到,研究工作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继承和发展传统颜色釉,必须熟悉生产颜色釉陶瓷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各种技法。为了掌握好传统颜色釉各种技法,有的时候,邓希平手臂抱酸了,嘴吹肿了,但她一声不吭,默默坚持下来。
      她和同事还合作完成了油烧铜红釉科研项目,突破了铜红釉必须在松柴窑中烧成的旧模式,为此后进一步改进铜红釉生产燃料跨出了可贵的一步;试制成功“无铅钧红釉”,从根本上解决了铅中毒职业病的危害;她创作出“东方之珠”、“锦绣河山”、“硕果瓶”、“普天同庆”等一系列难度极高的命题窑变作品,开辟了颜色釉创作的广阔天地。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是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又被称为人造宝石。颜色釉瓷在四大传统名瓷里是历史最悠久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因为它展示的美是器物的全面的美,而不是局部的线条和纹饰的美。”邓希平说。
      “从明代景德镇有官窑起,民间就没有做颜色釉的,一是烧不起,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二是赔不起,颜色釉瓷的成品率太低,最好的窑位只占整座窑内空间的十分之一,而且不一定用于颜色釉瓷。所以,以前做釉的人很可怜,他们并不能以釉来养活家人,而要靠种菜或其他的事。” 50多年来,邓希平把她的青春、她的风华全部奉献给了颜色釉瓷。
      她创造的窑变颜色釉作品,美丽得如梦如幻,那精美窑变颜色就好像是把天下的彩虹融化了,滴落在瓷瓶上,一道道迷离的纹路就像瀑布的水流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光彩,这堪称国家瑰宝的窑变瓷,令人爱不释手。
 
      邓希平介绍,她研究的“窑变釉里藏花”生产工艺,创造出了“凤凰衣釉”、“羽毛丝釉”、“翎羽釉”等一系列全新的窑变釉,使景德镇的窑变生产技术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开辟了窑变艺术创作的新天地。
      她创作的陶瓷彩虹釉获国家发明奖、第39届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