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
2017/1/5 13:35:55

定窑的兴盛
      定窑,位在中国古代定州区域所产的瓷器,其白瓷作品为宋代以来所推尊。考古发现其最主要的窑区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境,窑场绵延密布,产量丰富。唐代开始兴作,十世纪晚唐、五代时成为中国北方名窑,产品广受中原、江南、辽国贵族所喜爱。及至宋、金时期,定窑窑业技术精进,如以煤为燃料、以覆烧技法改善质量、以划花与印花装饰器表,均成就定窑的特殊性。不但为贡入北宋、金朝的内廷用品,也突破边境藩篱,广见于大辽与南宋的墓葬中,故享有「天下第一」的赞誉。 
唐末~五代定窑绳纹盖罐
      北宋苏东坡曾咏叹「定州花瓷琢红玉」,金人刘祁亦记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句,足见有花纹的定窑白瓷,风靡当时代。白色胎土上或以刀刻划花纹、或以模子笵印花纹,罩上透明釉后,纹线间积釉色深,呈现清晰的图案,为牙白素净的瓷面增添无限的华美。这样含蓄温雅、变化万千的美感,是赏鉴家们心目中的白瓷典范,遂也为宋代以来各地官民窑场竞相袭仿。台北故宫的收藏里,定窑类型的瓷器近八百件,多数具有花纹,无论划花流畅如画、印花繁丽如织绣,均能见到宋人纹样设计的多样趣味。 
北宋定窑龙口执壶 十世纪
      六世纪后期,中国北方有意识的研发白色陶瓷。至隋唐,以邢窑为中心,烧造白瓷的窑场遍布北方河北、河南等地,产量丰富,「无分贵贱通用之」。河北定州曲阳县的定窑也在唐代中叶以后逐渐兴盛。
      早期白瓷,色泽变化大,素净中有作浮雕表现者,造型颇见金属器的影响。定窑瓷器刻有「官」、「新官」款者,似与供用朝廷相关;而文献、碑记都显示,中唐与五代时期定窑设有窑务官,监管瓷窑烧造或征收税务。
 
五代定窑「官」款花式盏托
定窑的发展
      北宋中期,社会安定,产业勃兴,繁荣的城市有着优质生活的需求。就瓷器言,烧造普及,名窑迭兴。定窑领先采用支圈覆烧法增加质量,用划花、印花技法增添花纹,均使瓷器大量产烧并维持一定的质量,能供应国内外广大的市场。
      覆烧定窑碗盘日用器的形制甚为规律,口缘多无釉,是所谓「芒口」,方便安装金属稜釦以增添瓷器光彩。芒口因覆烧而产生,定窑碗盘倒扣在环形支圈上,每个支圈层层相叠,则外表看似一个筒形匣钵,内层却是多个不相碰触的同形式碗盘。因此一方面节省窑内空间可大量烧造,一方面口部支撑有利于细薄广口小足器不易变形;是瓷窑装烧技法的发明,一时随从者众,远至江西、福建窑场亦皆有袭仿者。
      划花定窑十一世纪中叶前后,定窑的窑工开始以划花装饰瓷器,宽刃的雕刀作斜刀与回锋变化,快速的呈现画笔提捺勾描般的线条;又善于利用梳箆般的多岔工具,在主纹饰间划出平行流畅的复数线条,增加花叶的丰满,或水波的流动。 
北宋~金划花水塘双凫碗 十二~十三世纪
      划花花纹,最常见的是一枝莲花或萱花,穿绕器面,花叶疏朗跌宕、优雅自生。其他如水塘鹅雁、游鱼,快速却柔和的线条,勾划对大自然的讴歌;面如小牛的螭纹和昂首跨步的行龙,都神采奕奕、活泼灵动。
 
定窑划花萱花笠式盏 十二~十三世纪 
北宋定窑 莲瓣划花莲荷螭纹盘 十一世纪~十二世纪初 
金定窑划花龙纹大盘十二~十三世纪
      印花定窑北宋晚期,定窑工匠以蘑菇样的模子同时整饬造型并笵印花纹,而多件模子具有年代刻款,显示印花技法在金代更为盛行,可大量重复制作同形同纹的作品,供应广泛的市场需求。 
北宋~金定窑印花孔雀牡丹盘 十二~十三世纪 
金定窑 印花牡丹百褶盘 十三世纪 
北宋~金定窑 印花婴戏图折沿盘 十二~十三世纪
      工整的印模,与金银器型模相似,常制作规律的分格与菊瓣曲褶的壁面,布置飞鸟舞过繁花、水禽荡漾于细密水波间,而螭纹矫健、祥云密布、花叶伸展,密无缝隙,均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