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馆馆藏十大瓷枕
2013/11/10 14:35:55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现藏500余件陶瓷枕,其中200余件是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与夫人杨张瑞贞女士捐赠的,在此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0件精品,以飨读者。
北宋定窑珍珠地划婴孩纹腰形枕 最具艺术美感的珍珠地印花定窑枕,长24.3厘米,宽19.9厘米,高11.4厘米。
印花是宋代河北定窑普遍采用的工艺技法之一,工艺素雅的定窑印花瓷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的珍品。所谓珍珠地,是在纹饰的空隙处填印细而密的珍珠纹,故又称珍珠地划花。
这件瓷枕是珍珠地花纹枕中的佼佼者,它在灰白色瓷胎上施以印花珍珠纹作地纹,在枕面中心划一丰腴肥满的婴孩,枕侧面配以印花纹和珍珠纹,整件瓷枕造型完美,构图匀称,划法流畅,充满了艺术美感,也充分展示了定窑的工艺水平,是罕见的定窑珍品。
北宋汝窑天青釉如意形枕 现存最大的汝窑瓷枕,长23厘米,宽28.5厘米,高12厘米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首,窑址1987年被发现确认,在今河南宝丰县的清凉寺,即宋代的汝州辖内。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存世仅20年左右,其传世品不足百件,是五大名窑中最少的,且散落于世界各地,由此可见汝窑瓷器之珍罕。
汝窑瓷器胎质坚细,多呈香灰色。釉色以青釉为主,分为天青、蛋青、茶青等多种。这件瓷枕是现存汝窑器中最大的,也是目前所见唯一的汝窑瓷枕,十分珍贵。其胎灰白色,施天青釉,釉色莹润,可见玛瑙泡和玛瑙光 (编者注:有学者认为此枕或系钧窑系产品,过去还有“汝钧不分”的说法)
北宋当阳峪窑三彩刻莲凫纹腰形枕 最具代表性的当阳峪窑瓷枕,长28.2厘米,宽39.8厘米,高12.4厘米。
宋三彩继承了唐三彩工艺并且有所发展,其主要特点是釉色以绿色为主调,色彩丰富,布局规整,较唐三彩而言显得浑厚、凝重、古朴、幽深。此枕为河南当阳峪窑瓷枕的代表作。饰釉色彩绚丽,枕面用轻快的笔触刻划出两凫于荷塘戏水的图案。该枕造型优美,色彩明快,集中体现了宋代精致的三彩工艺。
宋金“大郭”款三彩胡人牵狮座枕 难得一见的胡人枕,长29.5厘米,宽18.8厘米,高14.6厘米。
枕面划双线如意形框,开光内饰珍珠地纹,划竹、石、双鹿图案,石上有一长尾猴的形象。枕身雕刻胡人侧卧牵狮形象,施绿、黄、白、黑釉,造型精美,神态和谐,通气孔巧妙地设计在狮子的两个鼻孔位置。底部钤印单线框“大郭”款。鹿通“禄”、猴通“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世俗祈盼。
北宋当阳峪窑白地划奔羊元宝形枕 最奔放的羊纹枕,长20.7厘米,宽14厘米,高10.9厘米。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当阳峪窑是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这件瓷枕在白地上用巧妙的构图和强劲的笔力勾划出一只狂奔的野羊形象,让人叹为观止。所谓划花,是在陶瓷器坯胎阴干后,用竹签一类的工具在胎面上划出线条花纹,装饰技法简单易操作,而好的工匠更可以借此技法传达出极为传神的信息。
金焦作窑三彩划执戟郎腰形枕 最拉风的人物枕,长26.1厘米,宽15.9厘米,高9厘米。
枕呈腰形,枕面划有一执戟郎形象。执戟郎为汉唐宫中负责宿卫殿门的武官。这件枕面的人物形象与很多神庙武官神像极为相似,着盔甲,左手持戟,身体正直而脸转向右侧怒目警视,飘带在肩部和盔甲上环绕,两侧还有祥云相伴,虽然只是描绘其半身,但其威风凛凛的姿态跃然枕上,非常拉风。
金定窑褐地剔牡丹花擎荷娃娃枕 最佳艺术造型的定窑瓷枕,长18.5厘米,宽22.5厘米,高17厘米。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邢窑之后著名的白瓷窑场,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等地,这里唐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