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传神的宋代吉州窑雕塑瓷
2014/1/16 16:40:45
吉州窑址远眺吉州窑址远眺
点彩童子骑马俑点彩童子骑马俑
点彩骑马俑点彩骑马俑
陶器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创造,瓷器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巨大贡献,在1万年的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泥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瑰宝,雕塑瓷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品种。陶塑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江西商代吴城文化时已有原始瓷塑,晋代洪州窑生产的青瓷谷仓盖上常饰以堆塑人物纹和鸟兽纹。宋代江西吉州窑、湖田窑、白舍窑等窑场均大量生产供人们观赏把玩的雕塑瓷,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需求。吉州窑瓷塑以巧拙相生的造型手法,塑造出充满灵动感和民间意味的艺术形象,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永恒性,在风格和气韵上令人耳目一新,成为民窑瓷塑中独步一时的杰作。吉州窑的瓷塑玩具以宋代瓷塑艺术大师舒翁、舒娇父女所制者最精,
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吉州窑昔有五窑,五窑中惟舒姓烧者颇佳,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舒娇尤善陶。”
吉州窑瓷塑,一般高10厘米左右,也有小到三四厘米者。品种丰富,题材广泛,举凡生活中的人物故事、飞禽走兽、仙佛妖怪,应有尽有,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艺术家不讲究科学意义上的透视变化和形体结构的准确性,他们的时空观是自由的、动态的,他们是以一个运动的有生命的自我为主体随眼观看,随手捏出,出乎于心,超乎像外,以意写神,以神寄情,一切都在自己手上,一切都出自心中。劳动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形成了他们特殊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重视主观直觉,强调我有、我在,把纯朴的审美理想与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相融合,升华为富有个性与激情的艺术创造,塑造自己看到的,塑造自己认识到的,塑造自己想象到的,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创作出妙趣横生的艺术作品,件件纯真可爱,又富有装饰性。
褐釉骑马俑褐釉骑马俑
点彩鹅点彩鹅
褐釉蹲坐麒麟褐釉蹲坐麒麟
常见瓷塑的种类有官吏、仕女、武士、仙翁、罗汉、菩萨等摆设人像,麒麟、犀牛、象、虎、牛、马、猴、狗、猫、鸡、鸭、鹅、鸽、鸟、龟、蟾蜍之类肖形动物,以及水注、象棋之类日用品和建筑构件。各种人物捏塑得形态各异,神气活现: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悠然自得;骑在马背上的战士,孔武雄健;夫妻相依俑,恬静惬意。
人物瓷塑具有沉着宁静、端庄持重的特点,作端坐或伫立状,上部轻巧,下部稳重,基座作夸张处理。或袍服拖地,裙裾掩履,或两足分开,与后衣片组成三角形或马蹄形支架,给人以稳健的感觉,也有助于塑像重心的稳定。而头面和四肢的处理又表现出动感,衣袖和下襟稍带风势,静中见动。大多数形态古朴,温文尔雅,神情安详,有的显得轻柔羸弱,带有明显的宋代瓷塑风格。
动物雕塑造型生动,各有姿态,神气活现。瓷工在准确抓住所要描绘对象主要特征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了大胆夸张和渲染,用熟练而准确的外轮廓线塑造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似信手捏成,但头面都经过精心刻划,在简练中寓精巧,于自然中见匠心,显示了民间陶瓷艺术家高超的造型技巧。
吉州窑瓷塑以圆雕器居多,制作手法有手捏、模印、贴塑和彩绘数种,在同一件器物上往往多种技法并用。比如人像的制作,就是先用手捏塑出人体躯干,再植以头面四肢,贴塑模印好的衣冠带饰,再用硬物刻划或彩绘出细部纹饰和五官,或施清新淡雅的黄釉,或施爽神悦目的青釉,或施庄重典雅的褐釉,因所绘形体而异。也有一部分瓷塑是模制而成,分块模制,压印出轮廓,再将对应的两块粘合起来,最后用手捏法进行细部加工,典型作品有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叠肚罗汉,丰额束肩、手执如意的寿翁,长袍宽袖、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