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2014/4/10 21:39:31

    苏富比香港将于4月8日举办“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定窑”专拍。
    艾佛瑞.克拉克夫人收藏(编号760)(1949年或1971年以前)
    伦敦苏富比1971年3月2日,编号135(£ 49,000,该场拍卖最高成交价)
    淳朴犹馀慕古风
    白瓷细密防渗,莹亮柔润,清丽可爱,逸雅高风,至今仍乃餐桌皿器佳选。定窰瓷器自古属中国名瓷之列,宋时已一枝独秀,古谓以之盛载食物汤药尤佳,昔时已多有彷製。定窰正品大多精製妙造,纹饰悦目,然此大盌胎质细腻,器形端庄丰盈,划花独特生动、爽快写意,出类拔萃,可谓冠绝同侪,举世无偶。
    定瓷向为宫廷所珍。据典,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吴越贡宋「金装定器」,记录上奉金属镶口定窰瓷器二千之事。宋太宗妃元德李后,太平兴国二年(977)卒,咸平三年(1000)迁葬永熙陵侧,墓中出土不少定窑瓷器。两岸故宫存清宫旧藏定瓷甚多,数器更镌有乾隆帝(1736-95年间在位)诗文。早期定瓷,尤其是唐、五代,不少刻有「官」或「新官」字样,但也见有宋例。而河北曲阳定窰遗址出土宋金瓷片,则有刻「东宫」、官府「尚药局」及「尚食局」之例。
    定窑遗址,位于河北曲阳县近保定市涧磁村、北镇村、野北村、东西燕川村一带,然河北西南井陉县也有出土相类质优瓷例。
    定窑白瓷细腻淳朴,宫廷选为官用瓷器之一,按理乃意料中事。然有宋一朝,烧瓷供御之窰场并非受朝廷严密监管,且并不为御专属,是以可烧製民用瓷器。绝大部分之定窰瓷器,虽则美观,实乃大规模生产的品物。艺匠精心安排,相同的器形、相同的纹饰,重覆烧製,千篇一律。此类盌盘划花草率,时淹没于失透乳白釉中,且过于泛散,欠独特之处,没有因材施艺,甚为模印棱线遮蔽,未尽其美。
 
 

    此盌却是少数尽得独妙匠心之品,与上列庸例大相迳庭。其塑形饰纹,无不精緻工巧,刻划葩华千姿百妍,灵动生趣,造型纹样相得益彰。
    器作八瓣,端庄大雅,器身随沿起伏明显,说是花式,却较似丰硕果实之形,犹如半瓜丰腴。塑形修坯尤为细腻,棱线外凹内凸,内壁加施浆釉以显凸棱。下沿斜削爽快,盌底敛收,更形均称,突显其流丽丰盈,诚神来之笔。
    如此八棱盌甚罕,内壁多光素无纹。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四例,其中一器稍大(25公分),   
 
   
 
       
 


  另外三器尺寸相若或略小 (20.5 公分  22.5 公分及 22.9 公分),有矮圈足,仅盌心划莲纹及内壁饰凸棱,现展于《定州花瓷:院藏定窰系白瓷特展》,台北,2014年,编号II-80、81及82。
    大维德爵士旧藏也有一例(21.6 公分),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图见 Margaret Medl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ing and Allied Wares》,大卫德基金会,伦敦,1980年,图版VI,编号42。 



    金代纪年乾祐十七年(1177)之墓出土一器,略小(18.4 公分),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刊于《首都博物馆藏瓷选》,北京,1991年,图版4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花式盌,尺寸更小(10.6 公分),或曾磨口,虽谓之洗,但整体与本品相近,器心饰一折枝莲,内壁缀凸棱,器外无纹,底刻「聚秀」二字,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北京,1996年,图版82。   



    本品刻划牡丹盛放,伴以掌状叶片,生动逼真。此折枝牡丹纹饰罕见于定瓷,稀例可参考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小盘二件,或称作洗,其器心划纹样类同,底皆镌乾隆帝御製诗,收录于《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12年,编号5及6。 
 

    定瓷饰莲纹相对较普遍,但多甚草率,虽多配以茨菰叶,仍常与萱草溷淆。然本品莲纹灵巧写实,莲叶捲边姿态各异,气韵与别不同。如此细划莲纹之例,仅止数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