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釉上彩的新风格——素三彩
2016/3/24 15:45:18
康熙时期釉上彩瓷器中有一种生产数量不多,艺术上文静典雅的瓷器,叫素三彩。大家熟知康熙五彩绚丽多姿,驰名中外,而素三彩作为康熙的彩瓷之一,虽然用彩方面没有五彩那么丰富,但它在清朝宫廷用瓷中地位很高,非同凡响,这主要是由于素三彩精细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明正德 高10.8cm 口径23.7cm 足距17.8cm 故宫藏
洗口内敛,平底,下承三如意头式足,口沿黄彩暗刻楷书“正德年制”四字款,内施青白釉,外壁刻划16个海中嬉游的蟾蜍,纹饰构图简练。以黄彩绘蟾蜍,绿彩绘海水,白彩绘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谐分明,清爽悦目。传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数,这件洗可谓是稀世珍品。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广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陈设品。其形制广口,折沿,宽唇,深腹,平底。汉至晋代流行在器物内底刻鱼纹,有陶、青瓷制品。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明清时则以江西景德镇窑的青花、五彩、粉彩及斗彩等陶瓷制品为佳。
素三彩海马八吉祥纹罐 清康熙 高29.8cm 口径13.2cm 底径13.5cm 故宫藏
罐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内敛,平底。内施白釉。外壁素三彩装饰。口沿、肩、胫(jìng音敬)及近底处共4道青花弦线将纹饰分为5组,颈绘海水江崖八吉祥纹,肩饰海水浪花八吉祥纹,腹绘4匹海马穿行于海水江崖及八吉祥之间,海马分别用素三彩中的黄、紫、深绿、浅绿四种颜色涂绘,足边为海水浪花八吉祥纹饰。细砂底。无款识。
目前所见最早的景德镇烧造的素三彩瓷器系明代成化时的遗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了多件明成化素三彩鸭薰。明代正德、嘉靖、万历时期,素三彩工艺已取得较高成就,至清代康熙朝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康熙时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康熙素三彩瓷器基本上是以黄、绿、紫三种低温色料装饰,入窑经800—900℃的低温二次烧成,因不使用红彩,画面显得典雅素净。
民国初年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说彩色第四之“素三彩”条)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同一年代,而三彩之品视他彩乃腾踊百倍。”可见素三彩器颇受当时欧洲人的青睐,且身价颇高。
素三彩的精细还表现在绘画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素三彩山石花卉纹盘,洁白的盘体中央以遒劲的笔力、精细的线条画出苍古的山石,墨彩皴点石头层层披露的斑斑表层,清淡如水的浅绿和略深的翠绿渲染出石头饱经岁月沧桑而又坚韧的质感。山石背后的牡丹花、翠竹、小花、野草,画得很细。牡丹的主干和旁枝,双钩填绘,填以紫色,笔力如拗铁。牡丹花和叶画得都很细,有的线条细如发丝。
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 清康熙 高4.7cm 口径25.1cm 足径16.7cm 故宫藏
盘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白地素三彩装饰。盘内、外暗刻云龙纹。盘内在刻划纹饰上彩绘石榴等折枝花果纹,外壁在刻划纹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两组。花卉施以绿、紫、黄、黑等低温彩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以黑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将果实的饱满、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素雅。
此器烧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花云龙纹瓷盘,然后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绘花果等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将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使得彩绘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纹饰,可谓新颖别致。
有的素三彩瓷器为了绘画形象和用彩准确,保证花纹内容布局和设色的严谨,在釉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