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与醴陵瓷业
2015/4/22 15:22:26
毛泽东与胜利杯
“毛瓷”
2013年6月20日,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在香港举行。备受关注的毛泽东生活用瓷釉下五彩瓷碗(一套五件)以1168.4万港币的价格成交,成为全场拍卖价格最高的拍品。
迄今为止,市场上追捧的与毛泽东相关的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为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一直没有确切的官方正式版本,这才导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为毛主席定制生活用瓷确有其事。“主席用瓷”产地主要有二:一是江西景德镇;二是湖南醴陵。景德镇人最爱提及“7501”,而醴陵人则更念念不忘毛主席与家乡不舍的情缘。
毛主席曾3次到醴陵
建国后特别关照,重振醴陵瓷业
据1995年版《醴陵市志》记载,毛主席一生曾3次到醴陵,对醴陵的风土人情都很熟悉。
第一次是在中共建党的第二年,也就是1922年9月毛主席在李立三、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醴陵甲种师范讲习所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次是1927年元月,他再次来醴陵考察农民运动,当时,来聆听毛委员讲话的有二万多人,他们冒着严寒带着武器,甚至挑着伙食担子来到县城,把当时的文庙广场挤得水泄不通。毛主席见到这么多热情高涨的农民兄弟,深为感动,即席发表了热情、激昂的演讲。后来他又在他那篇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高度评价了醴陵的农民运动;最后一次则是在1930年9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停攻长沙时,途经醴陵曾停留7天。
根据醴陵陶瓷研究所原所长李维善的回忆文章,我们可以得知,建国后,也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醴陵才成立瓷器公司的。
1956年,毛主席到南方考察,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副省长尚子锦、轻工厅副厅长杨第甫等赶到广州,向主席汇报工作。毛主席主动提到醴陵的瓷业,说“醴陵的釉下彩是得过国际金奖的,现在怎么样?”听完汇报后,他还指示可以试办一个地方国营公司。
1956年,全国惟一能烧制釉下五彩的醴陵群力瓷厂组建完成。到了上世纪70年代,醴陵的瓷业己发展到相当规模,产品远销海外,成了中国第二大瓷都,还称为新中国的“红色官窑”。
口述历史,细说“胜利杯”
毛主席亲手绘制图样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官窑与民窑就有很大区别,官窑不计成本,其质量、造型、画工和烧制过程都特别讲究,而且成品均由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都极高。而“红色官窑”的醴陵人与毛主席的感情深厚,在制作主席用瓷时自然更是不遗余力。
上月底,在醴陵瓷博会期间,记者见到了被大家尊称为“陶瓷泰斗”的张守智教授,听他亲口讲述了当年他所亲历的故事。
张守智教授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用瓷“建国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外交部的“中国驻外使馆用瓷”、“人民大会堂国宴瓷”等国家任务的设计和监制工作。今年83岁的张教授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说起陶瓷,仍旧记忆深刻,滔滔不绝。
张教授说,“关于胜利杯我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954年,我刚从大学毕业留校,正在景德镇做国宾馆用的瓷器,中途有一次,外交部总务司司长、钓鱼台老陶瓷家翟印堂找我过去,他拿出一张8开大小的水杯图样说,‘主席跟我说,开国大典以后,中央用的瓷器是景德镇的中山筒,这是景德镇沿用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的盖水杯给中央做的,杯子是直筒的,瓷质灰白粗糙,无花饰,太单调了。所以主席就画了这么一个杯子,你把这个图交给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让他们参考这个图做新水杯’。后来,在1956年10月1日,我第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