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德化瓷藏品回乡展
2015/11/26 12:47:27
德化窑何朝宗印款白釉如意观音
高19厘米,宽12厘米。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露出,一手托如意,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可领略观音的肢体形态。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方形“何朝宗印”四字篆体印记。
观音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佛典描写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经常拯救、解脱遇难众生,自印度传到我国后,南北朝起常作女相。唐以后盛行女相,是群众熟悉的佛教形象。何朝宗根据观音的特定身份和性格品行,进行了恰如其分的精心塑造。
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最高水平,是何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
明·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祥云观音
高35.5厘米,宽11厘米。观音头发盘鬓,戴风貌披肩长巾;面庞丰腴略呈椭圆形,眼微阖,巧鼻樱嘴;颈脖及上胸袒露,横贯璎珞串饰;身着宽袖长衣,胸腹部正中衣带交结,双手藏于袖内做左拱势;圆肩修身,右部衣纹简练丰满,衬托出肌体的弹性感,左侧皱折迭起密集流畅,衣裳下摆翻卷边角起翘若迎风飘拂。长裙曳地,露一足。踏立于浮动的莲花之上,周下波涛汹涌、浪花激荡。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葫芦形“何朝宗”三字篆体印记。
明·德化窑何朝水溥及渔人款白釉坐岩观音
高22.5厘米,宽14.5厘米。观音游戏坐礁石上,头戴披风。神态静穆幽雅,衣纹刻画形象洗练。背有“何朝水”葫芦形戳记与“溥及渔人”方形戳记。
明·德化窑白釉弥勒佛
高15.2厘米,底横13.5厘米,底纵11.7厘米。弥勒坐姿,光头、大耳、垂肩,额际宽阔,慈眉善目,笑口大开。身披袈裟,前胸袒露,露出能容天下之事的大肚。右手持吉祥物放于右膝上,左手五指并拢放在半竖的左膝上,双足赤裸,靠坐于莲花台上。
此像所塑为我国民间所喜闻乐见的大肚弥勒形象,神态生动,雕工洗练,佛像袈裟衣褶深浅分明,背盖阳文篆字方印,为德化瓷塑佛像中之佳作。
明·德化窑白釉真武像
高23.8厘米,宽12厘米。真武长发披肩,长眉凤目,短须,身穿铠甲,右腿内曲,赤足,跣足踏玄武,降魔剑靠右腿。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载,传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后入武当修道升天,封为太玄。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为避圣祖赵玄明之讳,改玄武为真武。
明·德化窑渡江达摩
高25厘米,宽11厘米。塑像所施白釉略泛黄色。达J挛深目高鼻,身着大衣,头戴风帽。双手隐于釉中握合,置于胸前。双足踏于海浪波涛之上。
据北宋杨亿著《景德传灯录》载,达摩由南天竺返海东来,经广州、建康(今南京)会见梁武帝,二者言不投合,达摩便私下渡江北上。达摩渡江造型即源于此传说。
明·德化窑白釉关羽像
高31.6厘米,底横11.5厘米,底纵9厘米。关羽头戴冠帽,面庞宽阔,双眉微皱,两眼眯视前方。八字须,嘴角紧闭,给人以不怒而威之感。身披官服,正身端坐于凳上。
蜀汉大将关羽,在我国民间素有忠义之神的美赞,他不仅为民间所广为膜拜,而且还被尊为道教的护法神,曰“伏魔大帝”,佛教亦争其为己护法。明清德化白瓷塑像中亦常塑关羽之像,其像多体态伟岸,颇具降恶伏魔之势。
清康熙·德化窑筍江山人款白釉达摩坐像
高28厘米。底横13厘米,底纵9.5厘米。达摩光头赤足,面庞丰腴,大耳垂肩,头部略向右下低垂,双目圆睁,凝视下方,似静思冥想。身披袈裟,胸际袒露,拱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