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传色泽美 方圆形似器容珠”——嵇锡贵大师陶瓷艺术精品展
2017/9/18 17:11:48
9月15日《瓷韵风华——嵇锡贵陶瓷艺术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盛大开幕。领导、嘉宾、高朋、后学、媒体,济济一堂。
开幕式上,嵇锡贵大师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釉上彩水仙花瓶”,并进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嵇锡贵卷》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郭琳山卷》的新书发布。
走进展厅几无立锥之地,气氛热烈。每件作品前,都挤满了参观者……
嵇锡贵大师的作品,给我们两个最大的感受。第一个感受,传统技艺素养深厚。画面充满古典花鸟山水情趣意境。刻花工艺与宋瓷一脉相承、釉上彩纹饰的全局把控与细腻勾绘,青花釉彩的运用、瓷板画的禅境与文人气质,看过之后就明白了,大师为什么是大师。
尤其是这件“春韵”粉彩梅瓶。瓶身主题图案是花鸟。瓶颈与瓶足各有一圈细密青绿缠枝花卉纹饰。乍眼一看,是纯粹绿釉饰带。再仔细一看,原来竟然填满细密的缠枝花卉。大师对于彩绘花卉线条的运用已炉火澄清。
“梨花青鸟”粉彩瓷盘
《梨花小鸟》粉彩梅瓶
还有这件“梨花青鸟”粉彩瓷盘。类似风格另一件《梨花小鸟溶溶月》粉彩瓶被嵇锡贵大师之女,艺术学博士郭艺研究员,评论为“母亲五十岁之后淡泊恬静风格的代表性作品,是她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表达,使人进入作品悠远的意境之中。让人不再关注工艺技法,而是更多地引发对生命的反思”。
第二个感受,大师刻花工艺的缠枝花卉,鲜活灵动。以这件“暗香浮动”越窑青瓷刻花大盘为例。图录上的照片,无法表现出缠枝花卉的舒展与层次感。你若见过南宋都城杭州出土的唐五代越窑青瓷精品标本,再来看大师的作品,就会由衷感叹大师刻花技艺出神入化。
已故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学术泰斗、美术教育家邓白先生是嵇锡贵的恩师。邓白先生也是解放后在国内最早研究南宋官窑工艺恢复的艺术家。邓白先生当年评价嵇锡贵“是陶瓷彩绘设计的难得人才”。
1989年,陶艺一家人(左起:郭艺、郭琳山、嵇锡贵、郭庆)
2003年,邓白先生指导壁画(左起:郭琳山 邓白 嵇锡贵 郭艺)
2004年,嵇锡贵与丈夫郭琳山在贵山窑陶瓷艺术研究室
这一切得益于嵇锡贵大师的艺术人生经历。毕业于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系。23岁即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工作。44岁调入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潜心研究越窑、南宋官窑、龙泉窑、婺州窑青瓷、长兴紫砂陶器的烧制技艺和装饰技艺。这两段主要经历,体现在她的作品上。一块是明清景德镇综合陶瓷技艺风格,另一块是浙江青瓷尤其是越窑青瓷技艺的恢复与创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瓷网朱东明总经理作为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假设嵇锡贵大师若是在明清两朝盛期,必定是景德镇御窑厂首席画师。若是在晚唐五代或是南宋的浙江,也一定是越窑秘色瓷、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御用艺魁。
展厅里,还展有嵇锡贵大师的一纸铅笔字。“宋代刻划花资料主要有定窑刻花、景德镇影青刻花等。经过多年的实物临摹和有关书籍照片整理、汇集成册页,以供自己创作的参考。因本人酷爱刻花技艺,从中有所收益。嵇锡贵后记 2012年4月”。大师何能成为大师?可见一斑。
从当年负责整套7501中南海毛主席用瓷釉下彩绘梅竹到2016年G20峰会国宴用瓷“皇家气派”的画面总设计。本次展览,我们见识到了国家级大师的风范与60年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精神。
展览现场嵇锡贵大师接受电视台记者的采访
嵇锡贵,籍贯浙江湖州,现居浙江杭州,毕业于景德镇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