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馆藏陶瓷精品展
2011/3/2 22:26:48

  “馆藏陶瓷精品展”近日在深圳博物馆老馆结束,撤展的陶瓷精品回归了老馆库房。为了近距离接触这些稀世珍宝,记者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库房。
  在老馆库房里,摆放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白色桐木文物箱,每个箱子的上盖,印有内里文物的名字以及照片,工作人员解开固定于箱外底的深蓝色带子,打开箱盖,小心翼翼、一件一件地取出文物。战国时期的“陶嵌泡钉双耳壶”、忿怒威猛的天王俑、彩绘汉代武士俑、唐代强健的三彩白马以及骆驼等等,尽是古陶瓷中的绝品。有的大箱子藏一件大器物;有的数件一套,便在一个文物箱子里设置数个精美抽屉,每一抽屉藏上一件。一件件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日企收藏中国古陶瓷
  这批东西,总计为263件(组),内里有很多是稀世之宝,它们都来自日本某大企业对深博的无偿捐赠,此深圳文博事业的大事件的发生,还是2009年的事情。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是整个事件的当事人、见证者,他给记者讲述了深博与某日企所藏古陶瓷“对接”的故事。
  叶杨介绍说,2009年,日本某大企业老板就要退休了,但有一个心思未了——企业藏有中国古陶瓷200多件,都是自己多年精心收藏的,想要找个出路。在董事会上研究业务的工作完了,老板便提及此事,“我就要退休了,我的继任者不大喜欢这类东西,它们既占地方,还需有人专门守护和打理,怎么办?”董事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有说捐给日本某博物馆,有说捐给日本某大学,有说拿去拍卖,拍得的钱做基金的等等。老板思考良久,最后决定无偿地捐给中国,那些古陶瓷都是中国古代工匠们的杰作,回归故里是最好的。可是中国有那么多博物馆,给谁好呢?不知道。最后决定让工作人员跟日本的日中友协联系,办理此事。
  当年10月,在日的“日中交流协会”负责人,也是叶杨的老同学,打来了越洋电话,聊起这件事,问叶杨,“你们深圳博物馆想不想要这批东西?”叶杨想到,日本大企业有由来已久的收藏文化,他们藏的东西一般都不错。如此说来,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怎么会不要呢?叶杨爽快地回应:“要啊,不管怎么说,给我们留着,请保持联系。”
  无偿捐赠深圳博物馆
  东西到底怎么样?叶杨他们心里也没有底,需要深圳的文博专家们实地去看看,于是就把这件事向市里相关部门做了汇报与沟通。11月,市文体旅游局的柴凤春副巡视员、博物馆馆长叶杨、副馆长郭学雷、市文管办副主任刘涛一行四人赶到了日本,他们要看看东西怎样,“东西好,才真要。”一行四人在叶杨那位老同学的陪同下,同日本大企业接上了头。
  四人来到这家企业,在负责人的引领下,来到收藏和展示的房间,里面的工作人员一件件地拿出来让大家看,这四人都是陶瓷方面的行家里手,他们看过后,禁不住地心花怒放起来——尽是好东西,精美绝伦。要!因为东西多,一件件地打开既费时又费劲,索性不看了,观一株穗而知年成,“全要。”
  双方有了初步意向,叶杨等人归国前,邀请这家日本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访深,实地了解一下深圳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过了不久,深圳博物馆接待了这批日本客人,来宾为深圳博物馆新馆、老馆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所折服,认为深圳博物馆是这批珍藏了数十年的中国古陶瓷最好的去处,当下签署了捐赠协议。协议的条款中,无任何附加条件,另有十分难得的优惠措施——一分钱不要,起运、押送、通关、甚至在深圳市内的运输,统统由日企负责,深圳博物馆要做的,仅仅是在自己的大院里接货就成了。此外,日企还有一个请求,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将自己企业的名字对外公开,深圳博物馆允诺。
  国家一级文物20件
  光阴倏忽,转眼间就是2010年的早春三月,日企所捐赠的中国古陶瓷,经由海路来到深圳码头,再装入他们所租赁的大货柜车,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