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磊光醴陵釉下五彩收藏展绽放异彩
2014/4/9 13:44:46
湖南 2014-04-09(中国商业电讯)-- 罗磊光:“我爱我的家乡。我痴迷家乡的乡土文化艺术。”
谁能想到,就是因为这份爱、这份痴迷,罗磊光保留了中国瓷器史上一批不可或缺的珍品,在中国和世界收藏界书写了独放异彩的一笔。
在目前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中,展出了罗磊光先生珍藏的近百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震惊了国内外观摩的陶瓷专家们,他们一致肯定:“此项收藏弥补了陶瓷史上的空白!”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成功创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由于烧造时间短,传世作品罕见,故极为珍贵。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据专家估计,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存世量约四百余件。今湖南省博物馆珍藏十七件,故宫博物院内藏仅7件(现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内设有“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展览和熊希龄先生创烧釉下五彩瓷的专题介绍)。
而罗磊光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个人收藏了三百余件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此外,他的个人收藏数量竟然几乎占到全国博物馆此类作品馆藏总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不管是从藏品的数量来说,还是就藏品的稀世性、珍贵性而言,他的私人珍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寻“根”
罗磊光痴迷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收藏是从寻找心里那条传统文化的“根”开始的。
罗磊光出生在湖南的一个书香世家,父祖辈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爱好收集古董。在罗磊光出生的时候,虽然祖辈们积攒下来的那些珍品因为历史原因所剩无几,但罗磊光耳濡目染,深受祖父和父亲的文化风骨传承,自小偏好历史、艺术,感触到了不少传统文化的精髓。博大宽广而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力量,不知不觉地已经深深潜入罗磊光的心里扎根,不断壮大。
“传统文化对我后来的收藏爱好影响很大。”罗磊光说。从小罗磊光的兴趣有三个,一是读书,尤其是历史书籍与古之前贤们的思想精髓最为吸引他。从老庄对“道”的阐述,孔孟治世的思想,到风调高古的唐诗,恣意汪洋的宋词。罗磊光无不涉猎,无不倾倒。二是绘画,小时候他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了三年时间的工笔画。另外,他最大的兴趣就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所留存下来的这些艺术品了:“小时候,在乡下看到雕花的木版,有花样的瓶瓶罐罐,我都会当宝贝似的收集起来,我常常痴迷地欣赏它们,那些五花八门的收藏品成了我精神的乐园。”
罗磊光深深地迷恋中华传统文化,许多前辈大师的著述和事迹让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沈从文一生致力于民间艺术的发扬;张伯驹为国宝散尽家财,甚至连性命也不顾惜;孙瀛洲捐献一生所藏,鉴宝不断,无私育人??等等。前辈们的精神和追求触动了罗磊光心里那条传统文化的“根”。
1992年,成长在广东的罗磊光决定回到一直魂牵梦绕的家乡——湖南,他要发掘家乡的乡土文化艺术,去寻“根”。
“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很热爱乡土文化,醴陵瓷又是湖南一处有名的窑口,它代表了湖南的一种文化,所以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或许是缘,也是不断坚持不断寻“根”的必然,罗磊光遇上了清代醴陵釉下五彩瓷。这是一次让他惊艳的邂逅,当那些静默的瓷器用绝世的身姿向他娓娓述说的时候;当他了解到这些珍品存世仅仅数百件——也许后人们还来不及认识它们就可能已经消失,罗磊光做出了他将毕生为之付出的决定。
为瓷痴迷
罗磊光要继承前辈们用自己的伟大精神所给予他的启示,他不仅仅要让世人,而且要让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在这一领域上的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