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1“三座大山”压迫中国陶瓷
2011/1/7 21:38:51
知过去才能望未来。2011年,对于陶瓷行业来说将是充满诱惑和机遇的一年,但在开展2011年工作之前,应该总结回望逝去的2010年。中国陶瓷行业的2010年跌宕起伏,但总算安然度过,虽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展望来年,仍然值得期盼。
“三座大山”压迫中国陶瓷
我国陶瓷产业在日益发展的同时,并存着产能过剩、矿产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座:产区发展无序产销严重失衡。
陶瓷行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过去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西、山东、福建等省份,但近年来已经遍布全国各地。随着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去平衡,也造成区域内污染严重,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而西北、东北、内蒙等地区,受限总体经济水平,尽管有资源优势,但陶瓷工业整体水平落后。第二座: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采过度。
陶瓷行业本身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矿产资源和能源,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一些陶瓷产业密集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陶瓷行业对空气、土地等环境污染现象尤为严重。很多地方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过度开采,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陶瓷废料的回收再利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状况不仅导致国内矿产资源、能源过度消耗,也阻碍了我国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座:行业盈利能力低产品附加值不足。
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产量世界第一,然而却不是一个陶瓷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同类产品售价仅有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的几分之一。陶瓷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企业为争夺市场,竞相压低价格,行业利润水平不断下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外反倾销、汇率走高等问题,如何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合理使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行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陶瓷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1年值得关注的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跨界合作
2010年年底行业“寒冬”来临,为应对“寒潮”,各企业奇招频出。年底,东鹏陶瓷牵手西门子家电,实行跨年促销,推出整体家居一体式的购物体验,在“寒冬”中取得不错的效果。2011年,跨界合作将在陶瓷行业盛行,陶瓷企业将纷纷试水与陶瓷业以外的企业进行合作。
第二个:企业并购
仿古砖四大品牌之一“圣陶坊”关门歇业仅一个月,行业就传出鹰牌陶瓷意欲收购的消息。虽然最终鹰牌是否收购“圣陶坊”还不得而知,但从本报评论员一凡先生撰写的《中国将出现第二次并购浪潮》一文可以知晓,并购浪潮将在行业内出现。
第三个:陶瓷下乡
2010年11月14日,“建材下乡”试点企业名单公布,50余家陶瓷企业、市场入围,从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陶瓷下乡”是陶瓷行业2011年最关注的事情。
第四个:喷墨风潮
第三代印刷技术的出现,将给整个陶瓷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从2010年年初开始,金牌亚洲推出阿凡达系列,到2010年10月,“新明珠”高调举行喷墨技术新品发布会,喷墨技术已经在行业形成潮流趋势,2011年,喷墨风潮定将在行业风靡。
第五个:县区市场
省城、地市市场已接近饱和状态,竞争呈现白热化,即便没有“陶瓷下乡”的出现,三、四级城市市场也将是陶瓷企业争夺的新蛋糕。本报2010年年尾通过近两个月的县区市场调研,发现我国县区陶瓷市场的潜力空间非常大,陶瓷企业没有理由不趋之若鹜。
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
1、宏观经济方面
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反应比较敏感,对外依赖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