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行情明清两代最瓷实
2011/1/30 20:25:23
清乾隆款黄釉团龙纹碗
2010年11月11日的一场拍卖会,让伦敦班布里奇斯(Bainbridges)拍卖行成为艺术圈和媒体瞩目的焦点。
在不足100平方米的拍卖会现场,清一色的华人面孔成为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的竞拍者,尽管英国拍卖行对该瓷瓶的估价为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约1285万元人民币),但是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竟然以5160万英镑(约5.54亿元人民币)成交,高出近39倍,刷新了2010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纪录。
据了解,这一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是由伦敦一对中年兄妹在收拾已故父母的旧宅时发现的,在其家中收藏已约70年。拍卖行专家认为这个瓷瓶是乾隆三十余年官窑制品,属于皇宫收藏。
而将该天价瓷瓶拍走的是一位中国藏家,对此,英国媒体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背后折射出来的是“瓷器爱国主义”情结。
不可否认,中国瓷器市场在2010年高潮迭起,特别是明清两代瓷器,深受投资者追捧。
瓷器市场牛气冲天
瓷器市场近几年的走势一直稳中有升,除了2008年秋季及2009年春季随经济危机市场调整一路下降之外。2009年秋季,随市场行情开始复苏至2010年春季,瓷器市场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只不过在2010年春季受到中国书画进一步挤压,不论是市场份额还是高价排名均进一步下滑。
与2009年秋相比,2010年春拍中瓷杂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总额均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交总额达34.18亿元人民币。尽管这一季度,瓷器市场行情基本恢复,但与2008年春季的历史高峰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从地区上看,北京和香港地区市场各显神通,分别以明清瓷器和高古瓷占据市场优先地位。
但是在2010年秋拍中,瓷器市场行情却表现得异常火热。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年秋季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单季上拍量15789件,占瓷杂板块上拍量的26.62%,比2010年春拍增加了5648件,成交件数为7130件,总成交额为4200.42万元,与上季度相比增幅达134%。
在瓷器拍卖场上,明清瓷器一直是市场追捧的焦点。明青花、清粉彩等由于其高超的工艺备受藏家喜爱,并不断刷新瓷器价格纪录。
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拍中,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2.53亿元的天价成交,高出原来估价的4倍多。
而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亿港元刷新了掐丝珐琅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以1.24亿港元刷新青花胭脂红料扁壶的世界拍卖纪录;一件“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以9026万港元成交。
俨然,中国瓷器市场呈现出牛气冲天、涨势如虹的态势。
明清瓷器最受青睐
2010年秋拍入围中国艺术品前100名的瓷器中,绝大部分是清粉彩及珐琅彩。其中创造高价的几件瓷器,不论是镂空工艺,还是锦上添花技法,都是清鼎盛时期奢华繁缛的代表性作品,一再突破的市场价格会使这类作品在接下来的拍卖中保持良好的市场关注度。
据了解,传世的瓷器,其精品资源依然大量集中在境外,由于高价诱惑,会持续有境外资产进入流通。相对于传承明确的官窑瓷器而言,造型典雅、内涵丰富的老窑瓷器,由于其主要来源为出土文物,短期内依然难以合法进入市场,更不可能成为市场主流。
由于市场配置和板块轮动的商业特点,决定了在官窑瓷器之外,各个次要门类会逐渐为拍卖界和藏家所重视。包括铜胎掐丝珐琅、藏传佛教制品、漆器、玉雕等工艺杂项,都将会分门别类与御制官窑瓷器呈现红花绿叶共存共荣的格局。
根据多年来的市场表现,明朝各代瓷器器件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器件最受市场追捧,其现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