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斋主人、瓷板画藏家—叶建明
2010/4/2 21:41:44
“有珠山八友吗?”近半个月来,杭州吴山通宝城做瓷器生意的金老板老是遇到这样的玩家,一进门就问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说实话,就算我真的有,也不会卖的,因为每天都在涨价。”金老板说,“珠山八友的东西,20年涨了2000倍,这样的幅度,比起和田玉也毫不逊色,而且还有潜力。” 当大部分藏家开始收瓷器收怕了后,他们的目光开始纷纷转向了清末民初的瓷板画,这段时间,不仅是在杭州,还是外地,从无人问津到动辄上百万元。瓷板画,这种空前绝后的藏品,让藏家见识到眼光的价值。在杭州西湖边,有一位收藏瓷板画的大家,他叫叶建明。下午的阳光照进他正对着西湖的书房,前不久,《国宝档案》就在这里拍过他的专题片,那些错落地放着的瓷板画在阳光下折射出一种岁月的温润。 用一杯龙井的时间,他开始娓娓讲述他和瓷板画20年的缘分。 十几年前,在江西爬阁楼寻瓷板 走进叶建明设在西湖边的瓷板画收藏室,成堆的瓷板画精品满满地放在那里,仿佛很久以前就在这里一样。其实,这里放着的近700件瓷板画是他花了20年时间从江西、安徽等地收来的。 叶建明一边摩挲着自己收回来的宝贝,一边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江西、福建次数最多,收获也最大。当时这些瓷板画都被村民藏在自家的阁楼里面,也没有楼梯,只能找来竹梯子,点上煤油灯,晃晃悠悠地上去,然后用手拂去厚厚的灰尘,当刘雨岑的花鸟瓷板在煤油灯下显露出依旧艳丽的颜色,那种惊艳的感觉,我到现在还忘不了。”
珠山,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山上有明清两代专门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御窑厂。20世纪20年代末,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文人瓷艺家雅集于此,这就是“珠山八友”。说是八友,其实包括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等10人,他们在瓷板上绘出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生动传神,很为时人所重。 “如果我们现在去看景德镇现代大家的作品,虽然也很精美,但是和那时候的东西比,还是有差距的,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用的是当时官窑倒闭后留下的颜料,瓷板的瓷质也好,加上瓷板上的那种文人气和时间打磨后的温润,是新东西没法比的。”叶建明笑着说,曾有一个北京收藏现代瓷板画的朋友来看他,欣赏过他的藏品后非常沮丧,“他说以前以为自己的东西是宝贝,比了下发现全部都可以扔掉了……” 冒着倾盆大雨、推辆小车沿着青石板路在江西收瓷板画,对于叶先生来说,这样的记忆似乎已经逐渐变得遥远:“以前江西东西最多,福建也有,安徽比较少,有时候去一次能收好几块,有时候去一星期也找不到一块像样的。这几年,我几乎都不出去收东西,那边已经被收光了,很难再找到好的。” 20年涨了2000倍,未来还有潜力? 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其特别之处在于除了画之外,瓷板还需要两次入火烧制,很容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当时土窑烧瓷,火候很难掌握,10件东西烧出来可能只有两三件是完好的,所以在当时,瓷板画是很高档的东西,只有大户人家才会买来摆放在家里的中堂之上。”叶建明告诉记者。 1969年,“珠山八友”中最后一位大师刘雨岑去世,“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成为绝唱,但是很长的时间,都埋没在众多的瓷器之中,不为人所识。直到今天,国内大批收藏珠山八友作品的藏家也仅是个位数,叶建明大概可以说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位。 最近几年,不少瓷器藏家开始认识到瓷板画的价值所在,其价格也在一路走高。中泰国际曾举办过“珠山八友”瓷板画拍卖专场,94件作品成交率72%。毕渊明的《老虎四扇屏》以高出估价数倍的62万元成交,而汪野亭的四屏瓷板目前的价格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而在20年前,这样的瓷板画,价格多在500元以内,20年的时间,涨了2000倍,这个幅度是惊人的。 浙江皓瀚拍卖的鲍洪权告诉记者,他做拍卖公司这么多年,看过的东西也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