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捡拾古瓷片自建文物馆
2013/4/15 23:15:10

  近日,聊城经济开发区东城办事处徐田村村民徐安振的家门口竖起一面牌匾,牌匾上写着“博州古城遗址北魏—宋文物馆”。村民这才知道,30多年来,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乡村医生,竟用在家门口收集来的碎瓷瓦片建立了一个文物馆。
  捡一把破损的古瓷壶 激起保护文物的欲望
  徐安振,今年71岁。提起他,村民都称其为“能人”。“他是个大夫,除了会看病救人还会木匠活,他家的房子就是他设计建造的。”一位村民这样评价徐安振。
  对于徐安振所建的古瓷文物馆,许多村民并不知晓。直到几天前,他家门口竖起一面牌匾,村民才知道这位乡村医生竟在自己家中建起了文物馆。
  徐安振收集古瓷并不偶然,他所在的徐田村经常可以捡到古瓷片。“有时侯村民打井、挖鱼塘,就可以挖出一些古物,但村民对这些东西不了解,常当做废品处理或拿给孩子玩耍。熟读《中国通史》《东昌府志》等历史书籍的徐安振知道,徐田村附近的九州洼是博州古城所在地,九州洼附近挖出的古瓷片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一次,在家门口的废墟中,徐安振找到一把破损的古瓷壶。经询问得知,原是村民打井,挖出后丢弃的。“古瓷壶刚挖出时比较完整,但我见到时破损得已经很厉害,看了很心疼,当时,我就决定把这些东西尽量收集起来,保护好。”
  30多年来,徐安振的生活便与这些古瓷碎片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向历史书籍找依据 将杂乱的碎片复原
  徐安振介绍,根据《东昌府志》记载,博州古城遗址位于徐田村前,大致就在九州洼湿地公园范围内,南北宽约700米,东西长约800米。这个范围也是徐安振收集古瓷的重要场所。
  “根据魏聊所著的《略论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山东省聊城地区新闻出版局1994年出版)记载,魏太和二十三年,聊城县动迁至王城为平原郡治所,其址在今茌平境内,隋开皇三年废郡,十六年,又于王城置博州,后晋开运二年,王城被水淹没,迁巢陵城。九州洼所在地就是博州古城所在地。”徐安振说。
  “这个范围内有一些天然水坑,也有一些人工鱼塘。雨后,古瓷就从淤泥中被冲刷出来。平日古瓷埋在地下,如果用工具容易造成破损,我就趁大雨将它们冲出来的时候去收集。”徐安振介绍,冬天水面结冰的时候是寻找古瓷的好时机,趁着冰面结实,可以重点搜寻平日看不到的地方。
  多数被收集回来的古瓷都是一些破碎的瓷片,有些依稀能看出原形。徐安振将所有瓷片分门别类放好,然后挑选弧度吻合、色泽相近、材质相似的陶瓷片进行拼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古瓷,1998年,徐安振花8000元买来村里第一台电脑,通过上网查询,研究古瓷的来龙去脉。一些电视栏目,诸如《鉴宝》也为他了解文物提供了参考资料。
  当收集的碎瓷片达到一定数量,徐安振就会尝试把瓷片复原成瓷器。“开始我想用石膏把它们粘一起,发现怎么都粘不好。我就琢磨该怎么办,最后发现可以用湿土做模子,把碎瓷片附在模子上进行复原。一件瓷器一个模子,这些年光模子就做了三百多个。有时一件瓷器迟迟找不到其中一些瓷片,完全复原需要几年的时间。”徐安振介绍。记者了解到,这几年,光是复原瓷器所用的石膏,徐安振就用了上百斤。
  复原古瓷器三百件 建文物馆免费开放
  徐安振告诉记者,因为感觉时机不成熟,30多年来,他都是独自收集古瓷瓦片并在自己的居所完成拼接,并未对外宣扬。“如果都知道从九州洼可以捡到古瓷片,那么会有很多人去捡,你拾一点,他拾一点,文物就流散了,不易保存。”
  如今,考虑到时机成熟,徐安振便把自己收集拼接好的古瓷器、陶罐等精心陈列出来,并在家中建成文物馆供人参观。为了使更多人来参观文物馆,不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