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地摊的另一种称呼“鬼市”
2016/10/30 11:38:04
经常逛市场,特别是逛地摊的玩家都知道,古玩文玩地摊有“鬼市”一说。很多著名的古玩市场,都会有一些固定日子有大规模的地摊盛会,从天灰蒙亮,甚至凌晨两三点,商贩和玩家就开始入场,不断有人赶来,天亮时分更是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但是为什么叫做鬼市呢?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相传,旧社会时候,有两种人会偷偷摸摸拿着古董宝贝出来卖。其中一种是家道中落的富贵子弟,他们日子难捱,祖上却还有一些宝贝,所以就拿出来换钱,但是这属于败家,大户人家子弟总归要面子,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沦落到这般寒酸,所以天不亮出来摆摊卖,黑灯瞎火的谁也认不出来,天一亮就撤。
另一种人则是盗墓倒斗之徒,这些人更不敢光天化日之下兜售赃物,所以也是趁着夜色销赃。圈子里都知道有一些特定的地方会有这种聚集地,慢慢地就形成了市场,在这些个晦暗的地摊集市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许拿灯笼照东西,不许照人脸。这就是鬼市。
以前被称为“鬼市”,自然有着不同于一般集市的运转方式。每周约定某一天凌晨4点,天刚蒙蒙亮,摊主和寻宝者如约定般从四面八方赶来。“这样的古玩街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牵涉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当时,规定清中期以上的东西是不能买卖的,还有就是出土文物。“鬼市”虽然受欢迎,但时常受到冲摊。所以摊主们便在凌晨上班,打一个时间差。
“鬼市”上人们的购买热情让人难忘。“摊主把包袱里的东西抖搂出来,围观的人就一拥而上。你讲价不能不把东西放在手上。一旦放下,东西就被旁边的人抢走了。”那时,会稽路古玩街上的人下手大都稳、准、狠,不同于现在买古董时的反复琢磨。并非当年去那里买的都是火眼金睛的“老法师”,而是因为当年的买家不用与造假集团斗智斗勇。“当年也没有造假,最多是民国仿前代的,所以大家买得比较放心。
淘宝者的雄心历久弥坚,并非拥挤可以阻挡。“当时,那个地方买东西的人每周都来,久而久之就熟悉了。而且以知识分子为多,很多都是教授,那时候对古董的渴望是因为人有了一定闲钱之后,有更高的精神需求。人都有怀旧的心理,当年纯粹都是喜欢,谁会想到去投资呢?当年这一代人之所以对古董有如此大的热情,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文革’时候破四旧,满眼所见都是新东西。现在刚一放松,老古董出现了,感到很稀奇。
因为大规模的市场还没有形成,“老货”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认识。谷永平感到,当年,还是一个“捡漏”的时期。还记得当年遇见一个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娃娃碗,直径20厘米,货主出价100元。“当年虽然工资只有30多元,但还是因为喜欢买下来了。按照现在市场上的行情估计,这只碗能够卖到8万。当时,那个地方很多都是出土文物。当时这条街上,常常能够见到新出土的文物,人称“新坑”。
随着鬼市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兴旺,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很多正儿八经的商贩也开始进驻,交易时间就不再局限于黑夜凌晨。如今国内各大古玩文玩市场地摊集市的高潮通常都是在上午八九点钟。尽管如此,大家依然还在使用“鬼市”的称呼,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怀旧。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