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的研究与鉴赏——何为哥窑?
2016/3/25 13:09:08

    何为哥窑?
    提起哥窑,可谓家喻户晓。这个在五大名窑里位列老三,因为窑址迄今未明,而明代以来的文人,明清盛世时期帝王(明永乐、宣德、成化;清雍正、乾隆)的极力推崇,并赋予艺术审美与人文精神的双重升华,使哥窑成为最具传奇色彩与谜团,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名窑之一。
    传世哥窑的标形器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 米黄釉哥窑五足洗

 
北京故宫藏 南宋-元 米黄釉哥窑鱼耳炉
 
北京故宫藏 南宋-元 米黄色釉 哥窑管耳小瓶

 
南宋-元 米黄色釉 哥窑花觚标本
    与故宫所藏典型“传世哥窑”特征一致的珍贵材料
    杭州城市遗址出 JHM collection
    这些作品,在器型学上,均延续南宋官窑风格,有浓重的官家气质,是进贡的御窑。
    古籍记载:“哥哥洞窑”
    元
    孔克齐『静斋至正直记』卷四「窑器不足珍」、清同治元年刊、伍崇翟辑『粤雅堂丛书』南海伍氏刊本
    「乙末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尤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洞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辩也。」
    明初洪武
    曹昭“哥窑”『格古要论』
    哥窑,有新旧之别
    「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东)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元末新烧者,土脉粗造,色亦不好。」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 粉青色釉 哥窑葵花瓣盘 对应曹昭谓之“旧哥窑色青”

 
南宋 老虎洞窑址 粉青釉哥窑三足筒炉 标本
    对应曹昭谓之“旧哥窑色青” JHM collection
    高濂『遵生八戋』卷十四「燕闲清赏笺」、明万历十九年本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所谓官者,烧于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其上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微露紫痕,比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窑佳耳。」
    明人所谓哥窑:“颜色较浅的青磁,开片明显”
 
台北故宫藏 13世纪 月白色釉 哥窑花口盘
 
台北故宫藏 13世纪 月白色釉 哥窑胆瓶
 
13-14世纪 月白色釉 哥窑胆瓶标本 JHM collection
    当代对哥窑名演变的归纳:哥窑之名源自元代哥哥洞窑,明早期,哥哥窑简称为“哥窑”。
    什么是“传世哥窑”?--并不一定全部与宋哥窑划上等号
    上海博物馆陈克伦馆长:“传世哥窑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是指宫廷旧藏的一批特征相似的器物。”
    1992年10月21日-23日,上海博物馆“哥窑瓷器学术座谈会”
汪庆正馆长总结传世哥窑特征如下:
    1)多数为米黄色釉、少数是黑胎灰青釉。釉面大小纹片结合,且纹片有色,呈金丝铁线。
    2)多数器物为垫烧。
    3)多数为元代流行的器型。
    4)炉一类器物,内底常有因套烧而留下的圆形支痕,这种工艺,在宋代和明代都十分罕见。
 
上海博物馆藏 元 米黄釉 哥窑葵口盘
 
台北故宫藏 元 米黄釉 哥窑碗
 
大维德基金会藏 元 米黄釉 哥窑贯耳尊

 
台北故宫藏 元 米黄釉 哥窑三足筒炉
 
台北故宫藏 元 米黄釉 哥窑高足杯
    台北故宫蔡玫芬认为传世哥窑:“一类釉色稍灰青,一类稍米黄的青磁,釉面常呈雾面的润泽,开片细碎,在深色大纹间有浅色细纹。”
 
南宋-元 米黄釉 哥窑八角小杯 JHM collection
    “特征相似” 也是了解哥窑的重要线索。北京故宫的孙瀛洲先生,冯先铭先生,都曾指出哥窑的胎骨、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