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陶盛具——扑满
2016/10/2 18:09:43

 
宋代扑满
  宋代婺州窑的圆罐子,这就是扑满,又名贮钱罐。高19厘米,腹径44厘米,底径9厘米;圆体,平底。器物顶上宝珠钮,施一小部分乳浊釉,胎体为砖红色,有明显的拉坯痕迹;顶上有可以投钱的长条状孔,器物底部有一个被敲破取钱后留下的圆孔。
  “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存钱的瓦器,有一细长的孔,可放入钱币,要打破后才能取出。形制不一,蓄满时扑碎取钱。《西京杂记》卷五:“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由于当钱储满时,只能将罐打破后,方能取出储存的钱币,因此,完整的古代扑满极少。现存古代扑满多系陶制,个别为瓷制。然而婺州窑烧制的扑满并不多见。
  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扑满常被诗人携入诗中,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
  陆游则以此设喻,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酒器)。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士有聚敛而不能散者,将有扑满之败,而不可诫与?”
  当满族人聚集兵马,杀入关内,结束了汉族人为统治中心的明王朝,在300多年中,汉族的有志之士,无不试图推翻满族人的政权。清末由爱国志士组成的南社,就曾以“驱逐鞑虏”为己任,鼓吹革命。而“扑满”二字,被生发出新的意味,即砸碎满清王朝。南社爱国人苏曼殊,在清光绪二十九年由日本到达苏州,“当时苏曼殊曾画过《扑满图》扇面一页赠包(笑天)。扑满是泥制的贮钱罐,丢入铜钱只进不出,只有等积满后扑碎了它才可取出。但这幅图却是一语双关,扑满者,扑灭满清也,寓藏着强烈的民族革命意识”(尤玉淇《三生有幸梦苏州》)。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