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
2022/4/13 11:43:29
发掘单位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哈尔滨市阿城区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
赵永军
金上京城,即上京会宁府遗址,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是金代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2公里,阿什河左岸。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至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至金中都燕京(今北京),金朝以上京为都城,前后经历四代皇帝统治,历时达38年。作为一处重要的都城遗址,金上京城保存之完好程度,在历代都城中也是少有的。
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两城总周长约11千米,总面积约6.28平方公里。城墙上筑有马面、角楼等防御设施,并有多个城门,有的城门外附加有瓮城。
长期以来,金上京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非常有限。着眼于保护与科学研究的双重需要,根据上京城遗址的面积与遗迹、遗物分布情况,以及上京城的保存与研究现状,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了《金上京遗址考古工作计划》,该工作计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于2013年启动实施。
金上京遗址地处我国东北腹地,是我国古代兼具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特征的一处重要的大型遗址。作为分布于我国最北端的一座古代都城,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最好的都城遗址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加强金上京考古工作力度,通过有限的考古工作提取更多的学术信息,将为深入研究金上京及金代考古开创新的局面。
2013年以来,先后对金上京外城城垣、外城门址、皇城及其皇城外南侧大街道路系统开展考古发掘,并重点对皇城及南城(内城)开展较为系统的考古勘探,初步了解了皇城的范围、建筑布局和特征。
2021年金上京遗址发掘区航拍(上西下东)
2021年金上京遗址发掘区航拍(上西下东)
金上京皇城(即宫城)建于南城内偏西处,通过勘探,确认皇城平面为长方形,略呈东北—西南向,南北长约649、东西宽约503米。城垣为夯土筑,未发现角楼等遗存。在皇城西墙和南墙外,发现有壕。在皇城内中部,自南向北有五重建筑基址整齐地排列在皇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有回廊基址,殿基平面呈“工”字形。皇城南墙中部地表为三个豁口,两侧有两个高约7米的土阜,对峙而立,称为阙。两个大土阜间又有两个小土阜,各高约3米。大、小土阜间是皇城南门的3条通道,中为正门(午门),两侧为左右阙门。其他三面城墙是否有无门址一直不明晰。2020年通过开展详细的考古勘探,在北、东、西三面城墙上亦确认有三处门址,北门基本和南门相对,东、西门大致处于皇城内南起第二建筑址至第三建筑址之间的位置。
金上京皇城全景俯瞰(南—北)
为进一步掌握和了解皇城门址的基本特征和建筑结构,2021年6月至11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对金上京遗址皇城东门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本年度发掘的遗迹主要有皇城东门址、皇城内的三座建筑址、皇城内外的道路以及城内的排水系统等,遗迹保存较好。
皇城东门址(上东下西)
皇城东门址门道(东—西)
皇城东门址,系由南、北墩台和门道组成,整体呈殿堂式结构。两墩台夯土基础东西分别长约14.1-14.2米,南北分别宽约7-7.1米,残高 0.6-1米。四周有宽约0.4米的包砖墙,只有局部还有青砖残留。每个墩台上分布两列三排6个方形的磉墩,边长约1.5-2米,磉墩由碎砖瓦逐层夯筑,深约1.3米。两侧墩台为单开间两进深的布局。中部为东西向单门道,门道底部为夯土筑基,门道下的夯土和两侧的墩台的夯土基础为一体的。门道宽约3.8米,门道夯土基础上未见路土堆积及踩踏面,推测门道上为铺石板的道路,但已遭破坏殆尽。门道和两侧的墩台形成了三开间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