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序号至四百四号,可见潞王琴可能有400余张。然杨氏强调存世的潞王琴“形式不一”,其特色是“制作皆极精,灰漆厚而坚,涂朱砂宝玉屑,是以价颇昂,惜声圆润而过于微细,赏鉴家宝之,操缦家不贵也。”此外,据杨宗稷说,潞王琴“年浅而音细”“声圆润而宏亮者少”。
  5.潞王琴为御赐宝物
  据清人张道《临安旬制纪·卷三〈潞王佚事〉》的记载:“潞王好鼓琴,其所制前委两角,材特精良。崇祯年,明帝尝出宫中古琴赐之,后流落人间,并称潞琴。”毛西河有《公望遗甡以潞国之琴赋满庭芳词》云:“人传是,乾清供奉,曾赐诸王。崇祯题岁月,横纹印绿,苏带流黄。自王孙散去,沦落江湖。”由此可知崇祯皇帝曾将潞王琴作为御赐之宝物。
  今人对潞王琴的研究与考辨 
  今人对潞王琴研究与考辨者,笔者所见有三人:沈兴顺、郭茂基与梁基永。
  沈兴顺藏有两张潞王琴,并在自著《弦外杂录》一书中推论:“潞藩造琴始于崇祯癸酉(崇祯六年,1633年),年制约三四十,迨甲申岁(崇祯十七年,1644年)。”沈氏还提出了鉴赏潞王琴的观点:“可归纳言之:1.腹款年序,排列有次。2.制以定式,尺寸如一。3.面弧圆拱,逾于常琴。4.八宝为灰,断纹隐现。5.灰厚腹狭,其韵铿锵。”
  梁基永在《存世潞王琴及其鉴定刍议》一文中又提出一些细致的考察:1.岳山承露——潞王真品,其岳山承露,均为紫檀制成,纹理细腻。承露之两侧,随额头之线条而微弯曲。2.焦尾——真品之焦尾,镂雕卷草花纹,朴实简单。3.琴背——琴背一侧,则作两如意卷云纹。4.凤舌——方形。这些特色可参见梁氏提供给笔者的姜抗生收藏之“玖十玖号潞王琴”(图1-1)。
  上述值得注意者是,沈兴顺将其所藏两张潞王琴并列比较后,发现“其(潞王琴)制成相距四载,式样尺寸面弧、木质音声均无少异,即池沼所在亦不爽分毫,可见源出同一祖本”,“真品岳露冠角制作精良,多属原配,伪物岳尾镂琢皆拙。”而郭茂基与沈兴顺的说法完全一致,他提出潞王琴都用相同的名字、题词,外形也格外相似,材质、音质都一样,100多张以上在12年内完成的潞王琴,大小相差不到1毫米。梁基永也提出潞王琴的形制、尺寸皆一致。然而,郭、梁二人皆未提出所据为何?另外,三人皆指出潞王琴的龙池内都有环刻“大明崇祯□□岁潞国制□□号(图1-3、2-3)”(楷书)。龙池上则刻有隶书“中和”二字。龙池(圆形)与凤沼(方形)之间有五言绝句一首:“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款识“敬一主人” (楷书),下刻“潞国世传”篆书方印(图1-2)。
  由于笔者尚未亲睹沈兴顺、郭茂基与姜抗生三人所藏之潞王琴,故就亲自考察台湾书画及古琴家朱龙盦(1907~1975年)所收藏的潞王琴(图2-1)提供给读者参考。
  根据《续高屏县志·卷十四〈潞王琴记〉》记载“其徽黄金也。轸以菜玉为之”,但朱龙盦(图3)所收藏的这张潞王琴琴身上所镶嵌者并非金徽玉轸,根据梁基永之说:“(潞王琴)金徽,原配为玉轸,原轸皆侧开孔,下开孔者即非原配”,参见图1-1、2-2之异同。
  另外,龙池内之刀刻字体有些已无法辨识,目前可见者为“□□崇祯□戌岁□□制□□七号”,根据明代历史年表,这张潞王琴有可能是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所制。然而,潞王琴年制约三四十张,因此,这张琴的编号仍难以确定。
  潞王琴的象征涵义
  传统文人的琴道观多半是从文人修身养性的意义上来看,潞王也传承了这个在传统文人心中根深蒂固的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