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钧瓷考》钧瓷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宋钧台窑
2015/6/4 9:22:24
“钧台窑”(又称钧官窑)是北宋宫廷设立的一个专用窑场。1964年,沉睡地下八百余年的钧台窑遗址被发现;1973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发掘。钧台窑是一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水平极高的艺术宝库,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文化内涵,它的发现与发掘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大可无比的推动作用,是钧窑发展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尽管中外陶瓷界有人对钧台窑的始烧年代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争议,但钧台窑高度的艺术成就及其出土的钧瓷标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贡品的一致性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我们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和不断发现,这些分歧定会归于一致。
钧台窑的发掘,距今已有将近40年之久。这期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钧瓷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烧制钧瓷的厂家不断增多,而且品种大量增加,质量显著提高。钧瓷不但成为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宝和迎来送往、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而且也成为国家政要外交和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国礼。钧瓷可谓蜚声瓷林、盛名鼎鼎,在继北宋之后现在又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辉煌!
(1)钧台窑的历史渊源
禹州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悠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陶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禹州先人包括历代陶瓷匠师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出了陶瓷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境内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时期的遗址中都曾出土过不少古陶器,后来又用瓷土作原料烧造出了瓷器。随着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到了唐代,禹州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不仅窑场增多,质量提高,而且釉色、品种也明显增多,在河南乃至全国陶瓷业都占有重要地位。境内还发现多处唐代花瓷遗址,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在钧瓷集中产区神垕镇下白峪村发现的唐代花瓷古窑遗址为钧瓷的溯源问题找到了实物依据。
到了宋代,随着煤炭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为陶瓷的高温烧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生活需求的变化,陶瓷匠师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创烧出了钧瓷器。我国以全面探讨中国陶瓷科学技术史为主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卢嘉锡总主编、李家治主编)中提出:“青釉和黑釉孰先孰后……有待研究解决。然而在数千年古陶瓷发展的历程中,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陶瓷釉,它与黑釉和青釉无论在外观上,抑或在结构本质上都完全不同,掌握它的生产技艺,又更加不容易,以至于它本来已经随着黑釉和青釉的出现而露出端倪,却只能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岁月,逐步成熟起来,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并成为五大名窑艺术瓷釉之首及中国陶瓷的发展过程中五个里程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钧瓷或称钧釉瓷 。”编者不但对钧瓷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做了简要而精确的论述,并把钧瓷定位于“五大名窑艺术瓷釉之首及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五个里程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钧瓷的地位。
钧瓷一问世便受到了世人的青睐,北宋初期已负盛名,中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很快享誉全国,进入名窑行列,被皇宫贵族和文人雅士所赞赏。为了满足宫廷园林和美化环境的需要,朝廷专门选派官员、优秀工匠在阳翟古钧台附近设立官窑专为宫廷烧造贡瓷。
北宋末年,战争频繁,靖康之变中汴京陷落;北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市)另设官窑烧造御用器皿(称南宋官窑),钧台窑由此停烧。
(2)钧台窑的发现与发掘
自北宋末年开始,钧台窑因战乱被毁,匠师或逃或亡,停烧了几个世纪,因时间久远,沧桑巨变,窑址多被夷为农田。该窑址遗存的残器于明、清时期被人们发现。如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