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全面开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15/10/12 11:28:11
2015年,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委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等23所院校开展非遗研修和普及培训工作,利用暑期举办了21期普及培训班,来自12个省(区、市)的1300人参加了培训,在传承人群、科研院校和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试点工作包括研修和普及培训两个层次,一是委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5所高校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二是委托上海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院校对传统手工艺项目学徒或初级从业者进行普及培训。目前,各普及培训班已经全部结业并陆续完成了后期教学评估和总结工作;各研修院校已经完成了方案制定,将在近期开班授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瓷器烧制技艺班)授课。
随着工作的深入,文化部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工作思路,以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为切入点,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
研修旨在委托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进行研修培训,以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研习旨在组织中青年传承人进入高校工作室、实验室及设计企业研究学习,通过手工实践与设计、学术、高新技术的跨界交流,开拓眼界,互汲营养,解决非遗保护传承中的瓶颈问题;普及培训旨在委托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传统手工艺为重点,对从业者进行普及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养、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水平和实用程度。
目前,文化部正在和教育部协商,拟共同下发通知,全面开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一步,两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院校和企业,并根据各地培训成效逐年扩大参与院校和企业规模,培训的内容也将从以传统工艺为主,拓展到非遗保护各领域。今后,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和培训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性、常态化工作。
此外,文化部正在与相应商业网站协商,希望通过多种平台,为参训学员和广大传承人展示、销售其产品提供便利。
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的两大难点
传承人群的培训,过去从政府层面更多的做的是非遗保护的管理人员的培训,而现在非遗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承人群的断裂。到今年的8月份为止,全国已经有250多位国家级的代表性传承人相继去世,这给非遗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后继乏人,形势也比较严峻。如今的社会环境也不是太有利,普遍比较浮躁,非遗技艺学习要沉下心来,要专心,功夫很长。这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文化部的非遗培训针对的是传承人群,而非传承人。不一定都是被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才可以参加,他可能是掌握着某一种技艺还没有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的手艺人。这样的人群还比较多,对这样的一些人群进行培训,能够把传承人的队伍扩大。
从政府层面推动这项工作也是很有难度,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这项工作招生情况会怎么样,院校的工作反响会怎么样,这是一个新的问题。目前,据各地的院校普遍反映,招生的报名比较踊跃,超过了预想。第二是如何解决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前提下提高传统工艺的品质的问题。非遗传承以前都是手手相传,大胆创新,没有束缚。但是,传承人进到高校以后会不会被学院式教育的规范性、系统性把自身特点和风格抹杀,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相当注意。
促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