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故都——临淄
2015/1/24 22:07:06

   
周至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临淄
   众所周知,先秦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齐国是工商业最发达、人民最富裕的国家(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到西汉,作为诸侯王国的齐国更是最大、最强盛、最富裕(汉武帝语:“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作为周至汉齐都长达1300多年的临淄,更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战国时期“民众殷富”,海内称最;西汉时期更是“市租千金”、“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盛极一时。可以说,临淄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晚期(姜太公封其建国之后),到东汉末年曹操除国,无论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工商业繁荣程度、市民文化质量,均一直雄踞全国各城市特别是工商业城市之首。从这个角度讲,“东方古罗马”的美誉不仅不言过其实,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工盖天下,器盖天下——周至汉全国手工业中心之一临淄
  1,冶金(主要是炼铜、炼铁)业中心
   齐地是我国较早开始铸铜的地区之一。传说早在东夷时期,“铜头铁额”的蚩尤就已经掌握了炼铜技术,并制作了“兵杖、刀、戟、大弩” 等当时最先进的五种青铜兵器;胶东长岛店子村、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早期黄铜,比欧洲最早出现的黄铜要早二三千年;西周时期齐国制铜业相当发达,临淄齐都镇河崖头村出土的山东最大青铜器、重达71斤的大铜盂,为此时期的精品;春秋时期齐国制铜业进一步发展,《国语·齐语》载,齐国有让犯人用铜兵器、铠甲赎罪来减轻刑罚的制度,《管子·地数篇》载齐地“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都表明当时铜器的冶炼、使用相当广泛。临淄敬仲镇白兔丘村出土的高子戈,为这一时期的代表铜器;战国时期齐国制铜业更加繁荣,青铜器的使用范围扩展到整个齐地,作坊规模扩大,出现了分铸法和金银错等高超技术。临淄闻韶街道办事处商王村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镶嵌铜牺尊,说明战国时齐的制铜业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临淄是著名的冶铜中心之一。临淄齐故城的勘探中发现炼铜遗在二处,一在小城南部,一在大城东北部,均属东周时期。小城南部炼铜遗址在小徐村北和西关村石羊口北;范围前者东西约80,南北100余米,后者东西约150,南北100米,均属下层早期文化堆积。大城东北部炼铜遗址在阚家寨村东南及东北方向的“韩信岭”一带,此处发现有大量铜渣、炉渣、烧土等遗物,据其层位属春秋前期。 
   齐国是先秦诸国中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器的国家。《说文》云:“铁或者作銕,古文铁从夷。”说“铁”的古文“銕”字是会意字,从金、从夷。金指金属,夷指东夷人。铁、“銕”的意思是说东夷人首先发明了人工制铁。至迟在春秋管仲执政时期,齐国已用铁器耕作了。《国语·齐语》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劚试诸壤土。”所谓“恶金”就是铁。这是我国关于使用铁制农具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中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得到推广。齐灵公时期的《叔夷钟》铭文中有“造徒四千”之句,表明齐国的冶铁业规模已相当庞大。春秋晚期,《管子·海王篇》说,齐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足以证明那时铁制农具在齐国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战国时,齐国出现了铸铁柔化、快炼钢以及淬火工艺,冶铁作坊的规模很大;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齐地就有18处。 
   临淄是著名的冶铁中心之一,冶铁遗址数量多,面积大;出土铁器数量多,种类齐全,足可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