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陶瓷大事年表(中华民国)
2015/1/24 21:49:12
1912年 (中华民国元年)福山村孙维清创办“德成窑厂”,山头窑匠薛希正试制成功燎红釉。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
津浦铁路全线通车,销往外省的各类产品大增。年末,从博山、淄川火车站运出的碗、盘杂件及缸、盆等逾百吨。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
博山工艺传习所由博山商会会长石冠英继任总办,隶属山东省工业局。不久该所改称瓷业公司。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日商在博山白虎山开办“三益公司”生产陶管、钢瓦、耐火材料等。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
日商渡部逸次郎在博山白虎山开办“日华窑业公司”,生产建筑陶瓷、耐火材料、化工陶瓷、电瓷。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
博山瓷业公司总办石冠英派戴德禄、石竹轩赴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考察陶瓷在淄博是首次。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12月10日 日商大隈信常、田中唯一郎,岩崎清七等与我国林长民、王光敏在博山白虎山成立中日合资“日华窑业株式会社”,生产经营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瓷、耐火材料等。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山东工业试验所在济南成立,内设窑业科专事陶瓷研究。
石毓庭在博山五龙村创办“东升窑厂”生产陶管及耐火材料等。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
博山黑陶艺人侯相会在古董商梅客轩的参与下开始雨点瓷的恢复研究。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
博山县成立商会,按产业分炉行、窑行等十一行,各行公推董事组织有关事宜。
地质学者王竹泉在王村冲山发现铝质粘土矿。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
山东工业试验所技正孔令恒一行三人考察博山,淄川陶瓷业及原料资源。本年,博山地区共有窑场106处,窑炉149座,职工2000人。分布于博城、八陡、窑广、山头、杌子(五龙)、郭大湾(福山)等地。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
博山大雨成灾,山头村数十家窑厂被淹停产。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
山东省工业试验所写出报告,建议实业厅呈请省府在博山成立窑业试验厂以改良山东陶瓷。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
淄川渭头河村德盛窑厂开工。博山陶瓷厂家逾200户,年输出值10万元以上,其余有砖窑、缸窑、灰窑等亦见发达。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
淄川渭头河村司继干开设西信窑投产。福山村有窑户27家,窑炉44座。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
茶叶末釉产品畅销北京,许多古玩铺充古瓷获利甚厚,日人也大批购至其国。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
4月 博山窑工百余人参加工商各界群众组织的欢迎队伍,冒雨欢迎北伐革命军进城。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
山东省政府工商厅拟就博山玻璃公司厂房建省立模范窑业厂。后因政局不稳,稽迟末办。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
山东省农矿厅工商促进委员会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博山县政府拟呈提倡陶瓷器、玻璃、土洋瓦等工业计划书”。同意请政府酌量免税并筹设官厂,以资振兴博山陶瓷。
本年 为博山陶瓷业兴盛时期,有窑190座,窑工6000余人,产品总值近百万元,产品远销东北三省。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
3月 山头陶瓷工人聚众千余人抗议资本家迟本秀垄断昆仑白药石矿游行示威。
4月 山东省立模范窑业厂正式成立。本月淄川龙口,渭头河村陶瓷工人为提高工资进行斗争。
9月4日 为整顿瓷土原料管理,山东省政府发布训令清查博山一带瓷土,耐火粘土开采销售情况。是年 福山窑工陈光生将过去黑沿盆改为白沿盆,淄川渭头河地“义昌窑厂”建厂。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是年 淄川县业陶者有28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