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资料中偶尔提到一种介休窑的白地红花纹饰器物,在没有文章配图比对的情况下,往往给人一种迷惑感,现在出土实证较多,基本可以断定这些文字资料中所提到的红花器物即为本文所述的赭彩瓷一类,不过因料彩呈色差别而造成的文字叙述歧义而已。

      三、介休窑瓷器的窑场之分
      2004年介休县城南街的改造工地发掘出大量烧瓷遗物的堆积层,结合介休县城南门外地表的灰渣堆,确认此处是曾经产量较高的窑址,现场采集的标本经比对印证,完全符合附近墓葬出土器与古玩市场大量流通的同类器物特征,随着认识的逐步加深,2010年后研究确认此处窑场创烧于金代后期,元代是盛烧期,产品风貌以面向普通百姓生活的日常粗瓷为主,兼有少量细白瓷,风格工艺上为十公里外的洪山窑口传承,应为洪山窑的分厂。这个窑址的面世提供了更详实的资料,加深了人们对介休窑的全面认识,达成了介休窑=洪山窑+介休老城窑的共识。介休老城窑的产品确认后也改变了十多年以前人们以洪山窑为基准的一些定论,比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介休窑支钉烧制产品只统一采用三支钉的形式,则介休老城窑的多支钉用法用事实证明介休窑产品的多样性。遗憾的是,介休老城窑的发现只是改造工程现场的局部勘测,挖掘范围十分有限,采集的标本仍不能代表全貌,老城窑的产品中有没有本文所述的赭彩瓷仍不可知,采集的标本中有一个画酱花的罐口瓷片,花叶间浅刻划脉络,这类产品又是否为赭粉彩绘瓷的后期演变品种也是待考。
      介休窑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不息,烧造的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用瓷需求,而且承载了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史。它实用、简洁和朴素的审美追求,以及自由、创新和个性的美学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文化艺术遗产。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