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汾窑
2015/2/1 16:51:24
临汾窑,古代北方著名瓷窑,旧时称平阳窑。浙江省有平阳县,为避免混淆,便改称为临汾窑。窑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龙祠村及峪里村一带。
《中国陶瓷史》载:临汾窑宋代开始烧瓷。国家文物局1999年出版的由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介绍说:“近几年山西地区发现唐代白瓷窑址中,以平定、河津、乡宁等窑较为重要,这些瓷窑的发现,有助于全面探讨唐代北方白瓷的发展。”关于乡宁窑址曾向原乡宁县文物局长闫金铸请教过。他说:“乡宁窑遗址在乡宁县西坡镇老窑头村一带,当地带‘窑’的地名有好几个”。乡宁窑距临汾窑约120公里,乡宁在唐朝就开始烧瓷,而有瓷土、有煤的临汾在唐代也更应该建窑烧瓷了。果然,在1989年由汪庆正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瓷器词典》有这样的句子:“平阳窑(临汾窑),唐代重要窑址,在今山西临汾。其产品胎色较白,但釉欠细润。”
清代兰浦著《景德镇陶录》记载:“平阳窑亦西窑也,平阳府所烧。唐宋皆陶,有砖窑,大而容器多;有土窑,小而窑器少”。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述:“平阳窑,在山西平阳,宋时所建。其胎与釉皆白中闪黄,微具土色,而制皆仿北定居多,故又称曰土定,平阳真者,其胎之色纯似黄土。其质在半瓷半瓦之间,其釉光且润,细而发黄,多有蛇纹开片”。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到窑址考察,可以了解到临汾窑瓷器烧造和品种以黑、白瓷为主,兼烧钧瓷和青黄瓷等。器型以碗、盘、罐、枕、灯具等器物为多。黑釉器物中有两种碗为典型元代造型。一种直口碗,数量较多,直口部分长约10多毫米,中间内凹,直口下内收。釉漆黑光亮,有的釉面呈油滴。同样造型的碗还有酱釉品种,其釉色纯正,断面胎体呈白色。另一种为直壁浅式碗,足微外撇,为北方元代常见的碗式之一,其胎较厚,釉亦很光亮。白釉盘、碗有的里心有印花装饰,白地盘内壁饰三朵太阳形黑色花纹。此外,有折沿盆,沿上有三周弦纹。碟呈酱色,下为黑色。各式罐,有直颈、圈口、双系等数种造型,有的肩部有梅花形凸点纹。瓶有葫芦瓶、梅瓶,还有黑釉小执壶、灯盏及划花、剔花、刻花文字瓷枕。白釉和白地黑花盘碗多采用刮釉支烧,梅瓶则采用肩部刮釉支烧。
总之,临汾窑制品装饰技法丰富多样,有刻花、剔花、划花、彩绘等,戳印黑花装饰技法新颖,独具风格。临汾窑黑釉瓷器其釉面纯黑且亮,古朴端庄。黑釉窑变结晶釉产品有兔毫釉、油滴釉。釉变丰富多彩,美仑美奂,体现了临汾窑在黑釉装饰技法多样性方面的成就。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中记载:“北方地区的定窑,耀州窑、鹤壁窑,临汾窑也发现过油滴结晶釉标本,以临汾窑为多”。油滴,古称滴珠,是一种在高温下生成的点状结晶釉,斑点大小不一。这种油滴多呈金色或银色光泽,衬以黑色的釉面,似夜空上洒满了点点繁星的画面。那漆黑的碗面上散播着银色的星点,那星状结晶斑飘逸晕散,美妙神奇,叹为观止。可以说,油滴釉茶盏是临汾窑的代表产品。
兔毫釉也是一种黑釉瓷器,为黑釉结晶釉品种之一,因其在黑釉或褐色釉层中透射出均匀细密,状若兔毫的自然结晶釉纹,故名。其形成是由于瓷土含氧化铁成份高,在高温下,釉受热产生的气泡将熔入釉中的铁微料带至釉面,当温度升到1300℃以上时,使釉面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细长似免毫的条纹。呈色的不同有金兔毫、银兔毫等。毫毛颜色由深渐浅,由密渐疏,均匀细密,万千变化。这精美绝伦的外观瓷品也是临汾窑的代表作。
临汾窑瓷器器型工整精美,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品种多,其代表产品丰富了山西陶瓷的品种,尤其油滴和兔毫类制品可与建窑媲美,体现了山西民窑非凡的创新能力和造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