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郡,殊土揭文明 —千年井陉窑
2015/10/25 20:56:39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的南杨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三片5500午前仰韶文化时期的釉瓷片,经鉴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瓷器。由此推测,井陉窑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烧制地。
  巍巍太行山考古发现的古陶器,至少有八千年的历史。其中,井陉地区发现的古陶可追溯到7000年前到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正代表着华夏千年文明的源头。
  井陉县欢喜岭的商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精美的井陉白陶,距今3600-3400年。其工艺水平,堪与殷墟贵族墓的白陶媲美。这是考古界公认瓷器肇兴的先声。同时,也说明井陉窑与殷墟白陶产地一样,具备了烧制瓷器的基础。
  1973年,我国已故陶瓷史学者冯先铭先生发表了《志书中一批有待调查的瓷窑》,将井陉窑排在了61个有待寻找的瓷窑址的首位。
  1989年10月,河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太行山东麓进行文物复查,考古队在井陉境内先后发现东关、河东坡、东窑岭、梅庄、南秀林、冯家沟,南陉、北陉、南防口等三大片九处井陉窑遗址,总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1993年到1999年又分别对井陉窑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这次考古发掘震惊了全国,出土的井陉窑瓷器,惊艳世界,震撼文博界,足以令世界各国博物馆和古瓷器收藏者,重新审视各博物馆原来藏品真正的产地。
  在井陉矿区冯家沟——天户古瓷窑遗址中,发现了烧制成熟的白瓷。而且发现了同一时期大量的青釉瓷、黑褐釉瓷器。考古工作者根据瓷器的釉色、器形判断,这是1400多年前的隋代的窑口。而在井陉窑附近的高邑、赵县、赞皇,最近几十年发现了一系列赵郡李氏家族的墓地,都出土了大量青釉瓷器。这些精美瓷器,从器形和釉色、蘸釉工艺来看,都是井陉窑和邢窑的瓷器。由此推断,井陉窑和邢窑瓷器的历史肯定比公元6世纪的北魏、北齐要早。至少要有15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对井陉窑遗址北朝以下窑址没有深入发掘,所以,在石家庄一带发现的汉晋时期的青釉瓷,出自于井陉窑的哪处窑口,还难以定论。
  而从历史上瓷器发展的环节分析,井陉窑的瓷器也绝对不是北朝时期一日之间冒出的,必然在汉魏时期就已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所以,井陉窑瓷器的历史源头仍有待考古学的进一步印证。
  解密井陉窑的特色工艺
  井陉窑有着古老的历史,却又使用了先进的石炭燃料工艺和精美的印花技术。石炭燃料工艺使井陉窑在唐代前期迅速发展起来,光洁度、晶润度和白色度达到了“类雪”“类银”的程度,取代传统青釉瓷,一跃成为主导产品。井陉窑的印花技术更是推进了陶瓷发展的进程,开创了中国金边瓷器的先河。
  最早使用石炭做燃料的窑口之一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南北文化融合。南北方的瓷窑’都在装饰瓷方面进行改革,通过釉料配制和炉温控制,创造更加洁净光亮的瓷器。北方瓷窑主要探索从青釉瓷向白釉瓷的变革,而太行山的邢窑和井陉窑,一并成为中国白瓷的主要产地,与南方越窑青瓷相媲美,世称“南青北白”。
  井陉县的文物工作者在井陉窑遗址中拣选了唐、五代时期的大量瓷片,请瓷器光谱研究专家进行分析。古瓷片分析结果证明,在公元七世纪前后,井陉窑瓷器的窑温普遍提高,这说明燃料可能发生了变革。
  1987年夏天,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孟繁峰研究员在井陉窑考古现场,于唐代古瓷窑中发掘出几块乌黑的煤块,接着在窑口还发现了一堆烧过的煤渣。这证明早在唐代井陉窑就已使用煤炭做燃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使用石炭的瓷窑之一。
  正是石炭的应用,提升了井陉窑的市场竞争力,使井陉窑的白瓷在光洁度,晶润度和白色度方面,达到了“类雪”“类银”的程度。同时,井陉白窑在唐代前期发展迅速,取代传统青釉瓷,一跃成为主导产品,原因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