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的辉煌青瓷——龙泉窑概述
2016/10/22 12:29:51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著名大窑场,创烧于三国两晋,到南朝开始形成青瓷为主的个性风格,到了北宋时期开始替代越窑的“南青”代表地位,蓬勃兴起,到了宋元时期成为整个中国青瓷史鼎盛期的象征。明代起,传统青瓷受到景德镇新瓷业中心兴起和新瓷种流行的冲击而起逐渐走下坡,但龙泉窑仍然以其青葱翠色的优质单色釉风格延续了生存,直到清代早期才熄灭,窑火延续长达1600多年,是延续历史最长的窑系。同时,龙泉窑也是外销史上一个著名品牌,自宋到明的数百年间,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地位显赫。
      龙泉窑位于今天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瓯江上游。境内山岭叠错、连绵,林木葱郁、茂盛,溪流纵横、清澈,特别是地质环境优渥,瓷石和矿藏资源极为丰富。为龙泉窑产品的制造、流通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成为最大的青瓷制瓷中心。
      千年的窑火使龙泉窑产品炉火纯青,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鼎盛时期产量巨大,种类繁多,市场覆盖全国,为两宋时期八大窑场之一。产品的质量结构也等级丰富,针对社会不同消费群体。精品供应朝廷和富庶阶层,中低端产品面向广大百姓的生活需要,并大量销往国外。总体数量之多,釉色之纯,工艺之精,域内外之影响,为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篇章。
      一、五代、北宋时期“替越而兴”的龙泉青瓷初兴期
      个性风格成熟的龙泉窑青瓷,创烧与五代末的上垟片区,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在早期的产品上,观察其釉质和器型,均可以找到关联窑口的工艺影子。在龙泉博物馆,以馆藏的断代器,展示了龙泉窑的早期风格。那时的龙泉窑釉色呈“淡青色”与其他浙江窑口的产品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也有学者将这一个越窑式微没落,龙泉窑初兴的接替时期的一些产品,因很难甄别路份,而称为“龙越不分”,犹如当初的定窑从邢窑析出。 
龙泉博物馆 北宋 五管瓶
      在金村宋代瓷窑遗址上,发现了北宋早期的废品堆积层。这个时期胎壁薄而坚硬,胎土呈淡灰或灰色,器物造型制作工整,运用划花、篦纹等工艺,线条粗放而豁达。通体施淡青色的釉,釉层透明。器型有五管瓶、盘龙瓶、佛塔瓶等冥器,还有碗、盘、盅、壶等。
 
安思远旧藏 北宋 龙泉窑盖罐
      北宋后期,大窑的窑火升起。朱伯谦先生在大窑的考古挖掘报告中陈述到:瓷胎薄而均匀,多数坚硬呈灰或灰白色,少数疏松而轻,呈淡黄色和砖红色。釉层甚薄,色黄绿。在胎质和釉色之间有下列的关系:
      1.凡是胎质坚密呈灰白色的,釉色鲜艳呈淡青而微泛黄;
      2.胎质灰而粗多气孔的,釉层灰暗呈黄绿色,釉面多桔眼。
      3.胎质松而轻,呈淡黄和砖红色的,釉色黄,开片细密。
      这也充分解释了器物随窑内的温度、窑内的位置、窑内气氛转换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北宋早期执壶 受越窑工艺影响,底足垫烧的现象:瓷土+石英沙 白色垫条

 
北宋中晚期 莲瓣牡丹纹瓶 底足的处理方式:圈足内刮釉后,使用泥质垫饼垫烧
      后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对五代、北宋时期的原料、烧制工艺、呈色原理、造型装饰等研究。结论如下:原料有瓷石类,并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量的高岭土、绢云母等矿物。釉为石灰釉。(石灰釉在北宋时期,和元明时期均在使用)
      二、传统大宗青瓷鼎盛期代表的南宋龙泉
      宋政府的南迁,不仅使临安成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重文轻武的年代裡,造就了大批文人雅士。简约、雅致蔚然成风。体现在瓷器上,造型的大气、简单、精致,追求线条的优美、色泽的淡雅、质朴、高尚。尊古、崇古成为时尚。同時“四方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