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阳窑址瞄准“国宝”
2010/9/3 21:55:35

    8月30日,距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到丽阳窑址实地查看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月,昌江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文物管理所所长吴松涛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在焦急地等待着北京的消息—— —丽阳窑址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否成功,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意见显得异常重要!尽管早在2004年12月,丽阳窑址就已经被当地群众所发现,但当时的人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座长眠于地下的瓷窑,数百年后竟然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并有可能跻身“国宝”级行列!
当初没有“文物”概念
    根据《文物保护法》“属地管理”的规定,2005年11月18日,市政府的抄告单明确:“丽阳窑址归属昌江区政府管理,同时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项工作最终归到了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吴松涛没有想到,自己管辖的范围内竟然出了一个古陶瓷窑址,而且影响会如此大!也就是从那时起,昌江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的工作重心悄然发生了转变。
    2006年3月24日,吴松涛的职务也从此多了一个—— —昌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他的手下共有6名工作人员。
    2010年8月30日,吴松涛在办公室对记者谈起了这几年的感受。“过去我们的工作重心一直是如何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很少有‘文物’的概念,即便是当初得知丽阳的荒山坡发现有古窑址时,我们最初也认为那只是几座普通的民窑而已。”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很快就随着考古人员的进入而逐渐改变。2005年7月,由故宫博物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昌江区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碓    臼山和瓷器山两处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发掘结果令考古人员惊叹不已!因为在碓臼山南坡和瓷器山西坡总共近8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1座元代龙窑窑炉和1座明代早期葫芦形窑窑炉,而且出土了一批青瓷器、青花瓷器、白瓷器、仿龙泉釉瓷器、仿哥窑瓷器和紫金釉瓷器,器型从碗、盘、高足杯到罐、执壶、炉、盏,可谓一应俱全。
    联合考古队认为,这是一处范围较大,生产时间跨度较大,景德镇市区以外一处相对集中的瓷器集中地,碓臼山南坡发现的元代龙窑窑炉形制比较特殊,是龙窑向葫芦形窑过渡的雏形,在陶瓷窑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窑炉内保存的原状匣钵排列方式也为研究和复原元代晚期窑炉每窑的装烧量、窑内匣钵平面排列和空间组合等瓷业生产提供了原始依据。
    瓷器山西坡明代早期葫芦窑窑炉的发现,则填补了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的明初葫芦形窑和湖田窑址发现的明代中期葫芦窑之间的时间断代,完善了葫芦形窑窑炉的演变序列。
   
谁也不敢打“保票”
    “现在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也来了,我们的申报材料也早已准备完备,就等着北京的消息!我们知道,申报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就肯定要走出第二步、第三步,直到申报成功。”作为昌江区文物所的负责人,吴松涛觉得,虽然手头的准备工作已经停当,而且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认可,但是究竟能否申报成功,谁也不敢打“保票”!申报不是为了换来一顶国家级的桂冠,而是丰富景德镇陶瓷发展史。吴松涛认为,这是他从中得到的启示和认识。
    从2005年开始,吴松涛所在单位就开始着手丽阳窑址的保护。2006年1月,丽    阳窑址龙窑和葫芦形窑保护房计划启动,同年6月,在省文物局和昌江区政府的资助下,龙窑和葫芦形窑保护房竣工并投入使用。
    2008年2月,丽阳窑址建档工作完成。2009年4月,省文物保护中心对窑址保护房维修改造进行了方案设计,同年7月,保护房进行改造并维修。
    吴松涛说,这几年,他和同事们学到了不少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影响巨大而深远,是一笔不小的知识财富。
   
必须记住的日子
    请记住以下这几个时间,因为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