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窑遗址考古发掘获得突破性进展
2020/8/29 14:35:16

      建水窑遗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县城北2公里的临安镇韩家社区碗窑村,绣球河自北而南穿村而过。在紧邻村北北面山坡、海拔1300米左右的地带,从建水土陶厂厂区向北延续500余米的各个山岗处,依次分布着20多处古代瓷窑,它们共同构成了建水窑遗址。
 
建水窑遗址洪家窑、大新窑探方、探沟分布图(淡绿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葛季芳等人曾对建水窑遗址进行过调勘,这一工作迈出了探索建水窑的重要一步,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不过,自发现以来,建水窑从未进行过系统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界对建水窑的探索,致使其遗存范围、生产年代、文化内涵等问题长期悬而未决,也对遗址的保护工作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左图为洪家窑发掘区清理灰沟(G2)情况,右图为洪家窑出土龙窑(Y1)
      经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2020年7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红河州文物管理所、建水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建水窑遗址进行首次考古发掘。
      云南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协作单位参加了发掘工作。此次考古工作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目前田野工作已完成过半,大部分探方进入收尾阶段。
      现阶段发掘所获窑业遗存种类丰富,数量巨大,将为深入研究建水窑的生产时间、阶段变化、文化内涵提供坚实基础。
      这次考古工作重点选择在洪家窑、湖广窑两处窑址进行发掘。另外,为尽可能全面了解建水窑各时期的生产情况,另选择大新窑、高家窑两处窑址进行小规模试掘。
 
洪家窑发掘区出土匣钵墙
      洪家窑地处下碗窑区两户民房之间。此地点出土龙窑窑炉(Y1)一座,破坏较严重,残长约11米,大体为南北向。除此之外,发现的遗迹包括料坑一处、排水沟3个,灰坑4个。
      从地层堆积情况来看,窑炉西侧目前正在发掘的第⑤层,应是因古代堆、倒窑业垃圾形成的渣堆层,其厚度超过1米,出土了大量瓷器残片、窑具等遗物。瓷器种类以青瓷、青釉青花瓷为主,并有少量酱釉瓷器。
      器形以碗、盘类产品为主。从出土窑具及产品内、外底情况来看,其产品多用筒形匣钵装烧,采用支钉叠烧。从出土情况来看,青瓷与青花瓷应为混合装烧。
      青瓷是洪家窑最主要的产品,釉色淡雅,釉面有小开片;青花瓷常见纹样题材有鱼藻、青莲、石榴、牡丹、葵花、宝杵等,青花色泽沉稳厚重,别具特色。
 
洪家窑出土部分器物
      湖广窑发掘区发现大型龙窑一座,发掘揭露了此窑炉的窑尾部分。从清理情况来看,此龙窑至少经历过三次翻修。
      结合调查结果,推测最后一次修筑的窑炉为斜坡式龙窑,方向大体为东西向,头西尾东。其窑床宽约3.15米,窑壁以砖石错缝平砌,两侧有窑门对开,未见烟栅,外有两重利用瓷盆、瓷罐上下砌筑的规整护窑墙,颇具特色。
      湖广窑窑炉两侧为倾倒窑业垃圾形成的斜坡堆积。从目前发掘情况来看,窑炉两侧总体至少包含了五组堆积,北坡三组,南坡两组,出土器物不尽相同,尚未能发现明显对应关系,可能代表了窑炉生产的若干阶段。
      大体而言,早期堆积出土器物以青瓷为主,并有少量青花瓷,青瓷器型包括堆塑火葬罐、敛口罐、长颈瓶等。
      青花瓷器型包括火葬罐、玉壶春瓶、觚式瓶、碗、盘、高足杯等,初步判断这些青花瓷时代为明正统前后。晚期堆积出土遗物以大型青瓷器类为主,包括瓶、盆、罐等。
 
湖广窑发掘区俯视图
 
湖广窑正在发掘
      大新窑、高家窑出土遗物极为丰富,主要是各类青瓷小碗,局部装饰草率的暗色花草、鱼藻,高家窑最下层的包含遗物与洪家窑近似,为青瓷或青瓷青花的碗盘类。
 
湖广窑正在发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